趙伊坪 (1910-1939),原名廉越,學名石庵,河南郾城人,中共黨員。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后,他到魯西抗日根據地工作,擔任中共魯西區黨委委員、秘書長兼統戰部長等職。1939年3月5日,他在高唐縣琉璃寺同日軍激戰中重傷被捕,壯烈犧牲。
趙伊坪,1910年7月23日生于河南省郾城縣東街。父親是教師。1924年夏天他從家鄉小學畢業后,以優異成績考入了北京匯文中學。在學校,他思想進步,具有一片赤誠的愛國之心,他還結識了張維漢、牛連文、王化云等進步青年。
1925年,上海發生五卅慘案。消息傳到北京,趙伊坪和匯文中學其他學生一起,舉行聲援上海工人的游行。對于趙伊坪在游行中的勇敢表現,同為河南人的共產黨員彭雪楓難以忘懷。他主動與趙伊坪交上了朋友,并常給他講授革命道理。還讓他閱讀進步書籍,向他傳授馬列主義知識。不久,兩人之間便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27年,在彭雪楓的介紹下,趙伊坪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就在這年12月的一天,彭雪楓悄悄來到學校,找到了他,和他進行了一場秘密的談話:“鑒于當前的革命形勢,黨組織準備派遣你回家鄉郾城開展農民運動。”趙伊坪當即表示說:“我聽從黨的安排,一定不辜負黨對我的期望。”當晚,他就搭上了南去的列車。彭雪楓親自為他送行,兩人在北京車站依依惜別了。
回到郾城后,趙伊坪以在郾城平民小學教書為掩護,往返奔波在大劉店、黑龍潭等鄉村,在這里發展了黨員,建立了黨組織,成立了農民協會。而就在這時,地主豪紳也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利用封建迷信組織“小刀會”,壓制革命運動,破壞農民協會。為了促進革命運動的發展,保衛人民生命財產,他更加廣泛地發動人民群眾,深入開展斗爭,擴大農民協會,組織農民武裝。使農民協會擴展到十個區鄉,農民武裝高達1700余人。之后,他們靠著這支武裝力量,在大劉、黑龍潭、九街、商橋等一帶農民群眾中開展了挖地主財、分地主糧的斗爭。并公開宣布廢除地主階級壓迫制度。農民運動的興起,沉重打擊了封建勢力,農民為之歡欣鼓舞,揚眉吐氣。
1928年秋天,國民黨反動派在河南實行“清黨反共”,搜捕共產黨人,慘害革命群眾,形勢變得緊張了。黨組織為了保存實力,把已經暴露身份的共產黨員轉移。趙伊坪仍留在平民子弟小學繼續開展革命活動。他取得了國民黨內進步勢力的支持,將平民子弟小學與高等學堂合并為郾城第一完全小學。這年冬天,他們組建了共青團郾城第一完全小學支部,學校有20余名青年加入了共青團。
1929年春,趙伊坪他們的活動被國民黨縣黨部發現了。特務四處搜捕趙伊坪。他已無法在郾城存身,便果斷決定以退為進,伺機再戰。
在一個黑漆漆的夜晚,趙伊坪和幾個黨員一起悄悄出城。看守城門的老地保陳文泰對趙伊坪十分敬重,決定幫他們逃出城門。他早早把敵人哨兵用酒灌醉,而后把城門打開一個縫,把趙伊坪和幾個黨員偷偷放走了。
離開家鄉后,趙伊坪又被黨組織派到西安警備司令馬青苑部工作;還到過山東新泰縣,在魯南第四民團指揮部工作過。1935年,黨組織又派他回到河南,在商丘、開封一帶從事工運和學運。后來,又被黨組織調到杞縣,任中共杞縣縣委書記。他在杞縣私立大同中學擔任國文教員,利用講課的機會,在教師和青年學生中間傳播馬列主義,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并與學校的一些中共黨員一起,在學生中發起成立了學生會、民先隊、讀書研究會等進步組織。
1937年2月,趙伊坪接到了彭雪楓的一封來信。信中,彭雪楓讓他放下教鞭,投筆從戎,到華北西北軍中去開展兵運活動。他聽從彭雪楓安排,毅然到了山東聊城,經張維漢、牛連文推薦,在西北軍副司令范筑先部秘書科任文書。從此,他在合法身份掩護下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5月,彭雪楓來到了聊城。闊別多年的戰友終于見面了。彭雪楓語重心長地對趙伊坪說:“我是奉了周恩來副主席的指示,為爭取地方實力派,各軍聯合抗日而來的。你先談一下這里的情況吧!”趙伊坪首先向彭雪楓匯報了聊城專署上層人士的情況,而后著重談了對范筑先的看法:“我認為,他是個很有正義感和愛國心的人。如果對他曉之以理,他會和共產黨一起抗日的。”彭雪楓十分高興地說:“那就要去爭取他,讓他走上抗日之路。”之后,彭雪楓又向他介紹了全國的抗戰形勢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而后,彭雪楓在這里作了短暫停留,協助趙伊坪在聊城專署內建立了黨小組。
彭雪楓離開后,趙伊坪積極開展對范筑先的爭取工作。他時常不離范筑先左右,與他傾心交談,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揭露國民黨的“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實質。他還根據中共中央代表張經武、張震的指示,與張友漁、陳北鷗、張郁光、齊燕銘等創辦了第三路軍政工人員訓練班,培養了大批從京、津一帶撤出的愛國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并把他們輸送到了魯西北抗戰前線。
對于趙伊坪所做的一切,范筑先當然有所風聞。一天深夜,范筑先和他手下的這位文書進行了徹夜長談。范筑先開門見山地問:“你是不是共產黨?”趙伊坪一愣,一時不知該怎樣回答才好。對于范筑先,他早就作過長期細致的思想工作。而且,范筑先曾從只言片語里流露出過對共產黨人的崇敬之情。他相信自己的工作不會白作,便十分坦率地回答:“是的。”范筑先并不感到意外,十分中肯地說:“我愿與共產黨合作抗日。”趙伊坪松了一口氣,之后,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這位歷經坎坷的馮玉祥部下的高級將領,終于走上了一條光明之路。
1937年12月,濟南失陷。山東省委派趙伊坪去魯西北特委工作。他先后任魯西北特委魯西區黨委委員、秘書長兼統戰部長、第六區政治部秘書長。他還主持中共魯西北特委機關報《抗戰日報》及理論刊物《先鋒》月刊的工作,并擔任社論委員會委員。
1938年4月,日軍開始了對聊城的大舉進攻。在這抗日存亡的緊急關頭,趙伊坪奮筆疾書,為特委擬寫了《在新形勢下給魯西北全體黨員的緊急信》。他在信中激昂地寫道:“全體黨員和全地區抗日軍民緊急動員起來,堅持平原人民游擊戰爭,堅持抗戰,一切為了前線,爭取勝利。”
日軍攻陷廣州、武漢之后,停止了對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戰略進攻,以主要力量對付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針對這一情況,趙伊坪靈活地采取了分兵游擊、集中殲敵、晝伏夜行、避實就虛的戰術,在冠縣、館陶一帶與敵人周旋,并在館陶恢復了兩塊根據地。12月,日軍動用了大批部隊向聊城猛烈進攻。趙伊坪他們同仇敵愾,英勇頑強地向日軍展開了反擊。戰斗進行得十分激烈。經過七天七夜的鏖戰,他們打退了日軍數十次進攻,殲敵2000多人。然而,因兩軍兵力懸殊,聊城失守。在這場戰斗中,范筑先和共產黨員張郁光、姚弟鴻以及700多名守城軍民壯烈犧牲。
面對強敵,他決定采取靈活機動的戰術,與日軍奮戰到底。他派出一支小部隊和幾個游擊小組將日軍主力引向深山,一面集中兵力殲滅日軍,一面抓緊恢復了魯西北各縣抗日政權。
1939年3月,中共魯西北區黨委領導機關隨同八路軍一二九師先遣部隊由冠縣、館陶向東挺進。5日清晨,在荏平東北琉璃寺突然與日軍遭遇。兩軍立刻擺開了戰場。激戰數日,不分勝負。這天,是個風雨交加的天氣,氣溫突然下降。一二九師先遣隊決定在黃昏時從琉璃寺寨內突圍。趙伊坪騎著馬,指揮部隊向徐樓方向轉移。因天氣惡劣,行走十分困難。當先頭部隊到達徐樓附近,正要穿越徐樓公路時,前邊突然響起了激烈的槍炮聲。只見日軍的騎兵、裝甲兵迎面而來。面對這突然出現的險情,趙伊坪知道,部隊已沒有退路,只有和日軍決一死戰了。他毫不猶豫地振臂高呼:“同志們,生死存亡的關頭到了,沖上去,和日本鬼子拼了!”之后,他躍馬率先沖入敵陣,和日軍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斗。他左殺右砍,接連砍死幾個日軍。他越戰越勇,勢不可擋。就在戰斗的關鍵時刻,突然,一顆子彈射入了趙伊坪的左胸,他登時從馬上掉了下來。那陪伴他多年的近視眼境也被摔得不知去向,眼前頓時一片渾濁,行動變得十分困難。這時,日軍從四面八方包圍上來。趙伊坪忍著傷口的疼痛,用裹腿帶把傷口捆緊,又拈起大刀,向日軍砍去。他勇猛地砍死了幾個日軍,而日軍的刺刀也向他刺來。他身上多處受傷,血流如注,一時昏倒在戰場,被日軍所俘。
當趙伊坪從昏迷中醒來時,發現自己被日軍捆綁在一棵棗樹上。日軍見他醒來,便對他施以酷刑。皮鞭抽、刺刀戳……趙伊坪面對著兇殘的日軍破口大罵:“任憑你們把我釘死在棗樹上,寧可站著死,不低高貴頭。任憑你們把皮鞭舉得很高很高,寧為鞭死鬼,不做亡國奴……”之后,他狠狠怒斥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種種罪行。日軍惱羞成怒,殘忍地把汽油潑在趙伊坪身上,而后放火點燃。
在熊熊燃燒的烈火中,響起了趙伊坪最后的呼聲:“打倒狗日本鬼子!中國共產黨萬歲!”這呼聲使日軍驚恐萬狀,他們又高高舉起了刺刀,向這位不屈的中國硬漢子的口腔捅去。趙伊坪犧牲時,年僅29歲。
相關新聞
趙伊坪(1910―1939),原名廉越,學名石庵。中國共產黨員,抗日英雄,烈士。河南郾城人。
1939年3月5日,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天。
這天,八路軍129師先遣縱隊,在山東茌平縣琉璃寺(又名劉萊寺)和日本侵略軍遭遇,整整激戰了一天。
黃昏,激烈的槍炮聲逐漸停下來,陣地上寂靜得很,偶然從樹上落下一個干枝也會引起人的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