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至1942年,日軍向山東抗日根據地頻繁“掃蕩”。根據地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不畏強敵,艱苦作戰,一次次地粉碎了敵人的大“掃蕩”,鞏固和發展了根據地。
1939-1942年日軍在沂蒙“掃蕩”情況統計表
1941年11-12月沂蒙反“掃蕩”情況統計表
沂蒙山區反“掃蕩”示意圖
反“掃蕩”中行進在大青山的我軍戰士
1942年10月26日,日軍1.5萬余人對沂蒙山區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八路軍山東軍區機關和山東省戰工會機關先后在南墻峪、對崮峪遭敵合圍,雖突出重圍,但損失較大,省戰工會秘書長李竹如等犧牲。
1941年冬季日軍對沂蒙山區大“掃蕩”是日軍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達5萬多人。本次反“掃蕩”中,八路軍共作戰150多次,殲敵2000余人。國際友人漢斯·希伯、山東省戰工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陳明、魯中軍區司令員劉海濤等犧牲。
一一五師教二旅攻克郯城的英雄。
1943年初,敵人調集1.2萬人的兵力,對清河區和冀魯邊區進行“拉網合圍”。八路軍一一五師部隊運用羅榮桓提出的“翻邊戰術”,奔襲郯城,迫使“蠶食”沭河沿岸的敵人全部撤退。
1943年,山東根據地軍民同日、偽軍的“蠶食”進行了尖銳的斗爭。清河區軍民先后摧毀敵據點133個,共殲日、偽軍3000多人,收復了大片地區。魯南區軍民殲滅偽和平建國軍第十軍第三師,擊斃師長劉桂堂(劉黑七)。濱海區于11月20日解放贛榆縣城,區黨委書記符竹庭不幸犧牲。
抗戰故事:剿滅“混世魔王”劉黑七
劉黑七,原名劉桂堂,當土匪近20年,手下常保有萬名匪徒,盛時達3萬之眾。抗日戰爭爆發后,劉黑七兩次投靠日軍,充當日本侵略者的走狗,配合日軍“掃蕩”抗日根據地,所到之處,奸淫擄掠,無惡不作,對待普通百姓使用碾軋、火燒、剖腹、挖心等幾十種酷刑,成為臭名昭著的“混世魔王”,廣大人民群眾對其恨之入骨。1943年11月,八路軍在費縣新莊鎮東柱子村伏擊劉匪,劉黑七中彈斃命,結束了他作惡多端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