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國際形勢的變化,給中國抗日戰爭以重大影響。國民黨頑固派加緊了對共產黨和人民抗日力量的破壞,1941年1月的皖南事變,將第二次...[詳細]
1941年至1942年,日軍向山東抗日根據地頻繁“掃蕩”。根據地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不畏強敵,艱苦作戰,一次次地粉碎了敵人的大“掃蕩”,鞏固和發展了根據地。[詳細]
1940年4月,八路軍第二縱隊主力東進冀魯豫邊區,與冀魯豫支隊合編成立冀魯豫軍區??v隊司令員楊得志,縱隊政治委員兼軍區司令員黃克誠,軍區政治委員崔田民。此后,組織軍民多次挫敗日、...[詳細]
皖南事變發生后,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氣焰更為囂張。1941年3月,國民黨頑固派采取分區聯合、互相策應、步步進逼的辦法,在全山東發動了所謂“三月攻勢”,制造了多次流血事件。針對國民黨...[詳細]
在1941年冬沂蒙山區反“掃蕩”中,暴露出山東抗日根據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如軍事指揮不統一、群眾未發動起來等。為解決山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1942年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新四...[詳細]
1943年3月,根據中共中央決定,山東抗日根據地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是最高領導機關,朱瑞任分局書記。9月,朱瑞奉命去延安,羅榮桓接任分局1943年3月,中共中央、中央軍...[詳細]
1941年12月,牟中珩繼任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魯蘇戰區部隊多次與日軍激戰,損失慘重。國民黨軍隊由1940年的16.6萬人,減為1943年的6萬人。1943年初,蔣介石命李仙洲入魯接替于學忠,于...[詳細]
劉少奇來山東后,經過深入地調查研究,指出群眾運動是山東各項工作中最薄弱的一環。發動群眾運動的中心環節,就是要轟轟烈烈地開展大規模的減租減息運動。按照劉少奇的指示,山東分局于1...[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