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抗日根據地軍民憤怒聲討國民黨反動派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罪行。
八路軍戰士在反頑戰斗中包圍殘敵。
在保衛“三村”斗爭中,八路軍地方武裝向敵據點逼近。
銀廠慘案紀念地趙镈雕塑
皖南事變發生后,山東頑固派的反共氣焰更為囂張。他們加緊包圍、封鎖、進攻山東抗日根據地,企圖割斷華北、華中及山東各個根據地之間的聯系,以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l941年3月,山東頑固派采取分區聯合、互相策應、步步進逼的辦法,在全山東發動了所謂“三月攻勢”。
在魯南區,皖南事變后,東北軍頑固派及土頑、土匪連續制造了三次流血事件。1941年4月25日,東北軍頑固派第一一二師和第一一四師六八三團張本枝部,糾集地方土頑王洪九、李以錦等部共2000余人,大規模進攻以抱犢崮山區為中心的臨(沂)郯(城)費(縣)嶧(縣)邊聯縣。頑軍占領邊聯縣后,大肆燒殺搶掠,僅在九女山一帶就活埋共產黨員、革命干部和群眾77人,并搶劫、破壞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后勤部的皮革廠、被服廠、修械廠等,劫走民兵槍支2000余支,制造了“四二五”慘案。同年7月25日,土頑王洪九部化裝成日軍,配合張本枝部,再次侵入邊聯縣,向魯南軍區、專署駐地進攻,造成十幾人傷亡,數十人被俘。10月27日,張本枝部和土頑王洪九部又制造了震驚山東抗日根據地的“銀廠慘案”,時有7人犧牲,魯南區委書記趙镈等10余人被俘、失蹤。關押期間,殘暴的頑軍對趙镈刑訊逼供十余次,用吊打、壓鐵杠、灌煤油等慘無人道的手段進行折磨。趙镈等堅貞不屈,英勇就義。
在膠東區,1941年3月,國民黨魯蘇戰區暫編第十二師師長趙保原糾集頑固派組成的“抗八(路軍)聯軍”1.2萬人,于14日對東海地區的八路軍部隊發起進攻。在湖西地區,皖南事變后,國民黨山東省第一區專員周侗部、國民黨沛縣縣長兼保安旅旅長馮子固部等,封鎖津浦路、微山湖東西地區,切斷了魯南與湖西兩根據地的聯系。3月,馮子固部聯合土頑朱世勤等部,向湖西根據地豐縣、沛縣以北要地十字河地區進犯十余次。在冀魯邊區,國民黨魯北行署主任何思源部、山東第五區專員劉景良部、山東保安獨立第六旅旅長張子良部等頑固派,利用黃河(此時已斷流)、徒駭河、馬頰河等天然障礙,對冀魯邊區抗日根據地實施分割、封鎖,并在惠民以南、濱縣以西地區,大量修建碉堡,完全切斷了冀魯邊與清河兩區的聯系。
1941年國民黨頑固派對抗日根據地的進攻
為反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投降策略,1942年8月3日,身患重病的東北軍一一一師師長常恩多及于學忠部政務處長郭維城,在濱海區甲子山區率部2000余人脫離國民黨軍隊,進入抗日根據地。不久常恩多病逝,萬毅接任師長。
針對國民黨頑固派的猖狂進攻,中共山東分局、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山東縱隊遵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衛立場和“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對山東頑固派的反共行為進行了政治和軍事斗爭。
抗戰故事:趙镈痛斥國民黨頑固派
1941年10月27日,國民黨一一四師六八三團張本枝部,糾集土頑王洪九部共千余人,襲擊我魯南區黨委機關駐地銀廠村,區黨委書記、魯南軍區政委趙镈因保護黨的秘密文件不幸被捕。11月13日,他被秘密活埋在九女山下。趙镈就義前,痛斥國民黨頑固派:“日軍還占著我們的國土,蹂躪著我們的同胞,我沒有死在抗日的戰場上,卻死在反共賣國的中國人手里,這使我終身遺恨,死不瞑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