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特約評論員 劉悅坦
抗戰是一部承載著偉大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的壯麗史詩,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當前,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和平幸福的時代,但是今天的幸福都是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拼刺刀的時代過去了,難道拼刺刀的精神也過去了嗎?
在抗戰勝利70年后,如何真正生動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現抗戰這一宏偉的歷史畫卷,如何讓后人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體驗抗戰的歷史,一直是一個傳播學領域需要研究和實踐重大課題。
78年前的今天,盧溝橋事變爆發;78年后的今天,全國首個運用3D技術建設的網上抗日戰爭紀念館——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正式上線。這正是適應互聯網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宣傳的一次成功嘗試,是探索網上革命歷史教育基地的創新之舉。
與實體館相比,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可視可聽可觸、互動參與性強,游客的“參與感”通過互聯網技術得以實現。紀念館的建設采用了基于三維建模的虛擬現實技術,在互聯網上建起一個具有視、聽、觸等多種感知的虛擬環境。通過全景式三維立體動態瀏覽技術,9個展廳一一呈現在參觀者面前,不但其空間和造型效果毫不遜色于實體館,而且還擁有比實體展館更豐富的呈現方式,參觀者只需輕輕點擊鼠標,或者佩戴上3D眼鏡等交互設備,馬上就能從各個角度進行參觀。
網上抗日戰爭紀念館既彌補了實體紀念館展示空間有限的不足,又解決了因交通、時間等因素造成的多數人“一年去不了一次紀念館”的尷尬,把具備展示、互動、資料查詢、網上祭奠等一系列功能的紀念平臺搬到網上,讓習慣于互聯網生活方式的現代人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來此緬懷、祭奠,不忘歷史。
在互聯網時代,革命歷史教育要想提高實效性,必須跟上“互聯網+”的潮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網上山東抗戰紀念館能讓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在和平年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在互動體驗中身臨其境地體驗那一段血雨腥風的歲月,感受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偉大壯舉,接受抗戰精神的洗禮。我為網上山東抗戰紀念館點贊!
(作者系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