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舉國鼎沸兮,全民總抗戰。”面對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機,中華民族前所未有地覺醒起來,愛國熱情像火山一樣迸發,千千萬萬愛國將士浴血奮戰,各族各界民眾同仇敵愾,譜寫了氣壯山河的壯麗史詩。
80年后,“醒獅”早已浴火重生,洗刷屈辱并以勝利者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東方。盧溝橋沉默不語,卻深深鐫刻著歷史的痕跡,散發著穿越時空的精神魅力。
歷史無言,精神不朽。踏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壯麗征程的我們,更要牢記抗戰的偉大歷史、偉大功勛、偉大貢獻,并從中汲取堅韌不拔的精神力量,面向未來、砥礪前行……
2017年7月6日,盧溝橋的記憶,這是北京西南郊永定河上的盧溝橋。 1937年7月7日,侵華日軍在宛平城外盧溝橋悍然發動“七七事變”,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拉開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 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一)
“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墓在此橋!最后關頭已臨到,犧牲到底不屈撓;飛機坦克來勿怕,大刀揮起敵人跑!盧溝橋!盧溝橋!國家存亡在此橋……”這是北京檔案館珍藏的《盧溝橋歌》歌詞,作于盧溝橋事變之后。如今,80年過去了,這首歌中透出的悲壯與豪邁,仍讓人動容。
1937年7月7日,對中國乃至世界而言,都是一個不能忘卻的日子。宛平城的戰火硝煙,拉開了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占中國的黑暗序幕,將中華民族逼至亡國滅種的危險境地;盧溝橋畔的奮起反擊,標注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偉大起點,為人類正義事業點亮希望的熊熊火炬。
彼時的中國大地,已被日本軍國主義者蹂躪踐踏了6年:“九一八事變”侵占東北三省,“一二八事變”簽下《淞滬停戰協定》,進犯長城逼簽《塘沽協定》,策動華北事變又簽下“何梅協定”……
是時,日本已經完成了工業化,中國依然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日本年產鋼鐵580萬噸,中國僅14萬噸;日本能大規模生產重炮、坦克、飛機、軍艦等,中國幾乎沒有像樣的軍事工業。可以說,與已經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日軍相比,中國軍隊除數量外,幾乎全面落于下風。
然而,依靠武力對外侵略擴張最終都是要失敗的!盧溝橋事變發生后,日本內閣迅即決定向華北大規模增兵,正式踏上全面侵華之路。日本陸相杉山元向天皇夸口說:“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等來的是一個民族在危難之際迸發出的巨大勇氣、“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的奮起反抗。
拼將熱血筑長城,中華大地處處燃起抗日的烽火。侵略者的戰刀舉得越高,中華民族的反抗就越強烈。曾被譏為“一盤散沙”的中華民族,在亡國滅種的危機面前,發出了最后的怒吼。中國軍民經過八年血戰,把日本帝國主義的大東亞共榮圈迷夢燒得灰飛煙滅。
盧溝橋事變。(資料圖片)
(二)
“打,也許是死;不打,就是亡國奴!”盧溝橋的槍炮聲吹響了中華民族總動員的號角。
民族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秉持民族大義,擔負起民族救亡的歷史重任,呼吁建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抵抗日寇侵略、驅逐日寇出中國。面對日本侵略者的野蠻侵略,全國各民族、各階級、各黨派、各社會團體、各界愛國人士、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團結一心,投身到這場關系民族生死存亡的偉大斗爭中。
“工農兵學商,一起來救亡”,“兄去弟又離,子亡父不歸”。在這場救亡圖存的偉大斗爭中,中華兒女為民族獨立和自由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母親送兒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戰場,男女老少齊動員。在重慶,70名青壯僧人組成“僧伽救護隊”,整日奔走于斷壁殘垣間救助遇難同胞;在散居海外的僑胞中,回國參戰的粵籍華僑就有4萬人;港澳臺同胞也在積極抗爭,從臺灣到大陸參加抗戰的勇士高達5萬之眾……
華北平原上的一個莊戶人家寫下這樣一副對聯:“萬眾一心保障國家獨立,百折不撓爭取民族解放”;橫批是:“抗戰到底”。這是中華兒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怒吼,是中華民族抗戰必勝的宣言。
“中華錦繡江山,誰是主人翁?我們四萬萬同胞!”一曲《抗敵歌》,抒發了多少悲憤之情。“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四萬萬眾,堅決抵抗”,英雄們的鮮血和生命最終化作了勝利的彩虹。
(三)
創巨痛深,寇深禍亟。
盧溝橋事變爆發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
在那場血與火的淬煉中、在那個生與死的戰場上,千千萬萬的抗日軍民充分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他們用血肉之軀筑起新的長城,贏得了戰爭的最后勝利,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和國家的尊嚴。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獨立與自由,是中國人民付出了3500多萬軍民傷亡的代價拼來的。盡管今天炮火不再,但復興路上依然面臨著種種挑戰,需要不斷地涉深水、闖險灘,披荊斬棘。如果貪圖安逸、裹步不前,就會錯失改革和發展的難得戰略機遇期,就有重蹈覆轍的危險。
還需要看到,“歷史問題”還遠遠沒有成為歷史。當今日本,仍然有人無視鐵的歷史事實,無視在戰爭中犧牲的數以千萬計的無辜生命,逆歷史潮流而動,一再否認甚至美化侵略歷史,企圖推翻戰后國際秩序,這不能不讓世人警覺。
當然,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任何人都不可能改變歷史和事實。付出了巨大犧牲的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捍衛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歷史。任何人想要否認、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歷史,中國人民絕不答應!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回首奮爭路,中華民族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犧牲,經受了難以想象的災難傷痛,但中國人民從不屈服、從不氣餒、從不放棄,而是一次次頑強戰勝艱難險阻、重整行裝再出發。
殷憂啟圣,多難興邦。
硝煙散盡,昔日的戰場如今游人如織。但盧溝橋上的石獅依然刻滿歲月的記憶,宛平城的城墻還留有累累彈痕。80年前,這里的驚天炮聲,驚醒了一個沉睡的民族,也掀開了古老中國浴火重生的澎湃篇章。今天,我們漫步盧溝橋,聽到的是穿越時空的歷史回響,更是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鏗鏘足音!(作者:蔡宏俊,趙占豪。編輯:熊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