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沒有“紅色基因”?這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現象,因為紅色基因一不小心就可能跟“官二代”相提并論。
其實,“紅色基因”更多的是對革命的傳承,父子、兄弟在長期革命生涯中的潛移默化。
今天介紹的是一門三兄弟,參加革命后抗擊日本侵略者,最后全部為國捐軀的英勇事跡。
這三兄弟分別是馬耀南、馬曉云和馬天明。
大哥馬耀南,1902年出生于山東淄博,1924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從此開始了革命生涯,1938年,馬耀南被任命為八路軍山東第三縱隊司令員。
雖然是文人出生,但是馬耀南善于在戰斗實踐中總結,很快就成為一名優秀的八路軍指揮官。
馬耀南的兩個弟弟馬曉云和馬天民,兄弟三人感情自小就非常好,1937年底,馬耀南專門回家對兩個弟弟說:“國難當頭,必須拿起武器,堅決抗戰,頭可斷,血可流,誓死不做亡國奴!”
這也許就是紅色基因的作用。
馬曉云積極醞釀組織武裝,準備抗日,后來任八路軍抗日游擊隊七團團長。
小弟馬天民也是馬耀南的忠實追隨者,他遵從哥哥安排,積極籌措槍支,聯絡隊伍,后任山東八路軍第一支隊司令員。
馬耀南三兄弟鐵心抗日,屢屢給日軍重創,日本鬼子將他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四處張貼布告,懸重賞捉拿他們。
漢奸是抗日戰爭中國人最大的“痛”,1939年7月22日拂曉,馬耀南被漢奸村長出賣,遭到伏擊身中數彈落馬,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殘忍殺害,年僅37歲。
三弟馬天民也因為警衛員叛變,被日軍包圍,最后身中數彈,壯烈犧牲,時年29歲。
老二馬曉云則是在炸毀日軍炮樓時,被一發炮彈氣浪沖出五六米遠,壯烈犧牲,時年38歲。
至此,一門三兄弟,都血灑抗日戰場,沒能看到抗日戰爭的勝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