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歷史性的偉大貢獻。
山東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日軍進攻山東期間,中國共產黨堅持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配合友軍、共御外侮;在國民黨主力部隊撤出山東、地方武裝大部偽化、山東全境淪陷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獨立撐起山東抗戰大局,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形成了魯中、魯南、渤海、膠東、濱海五大根據地,加上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山東的40個縣,人口達3500萬,占全國解放區人口的三分之一;人民軍隊發展到33萬人占全國人民軍隊總數的四分之一;黨員發展到30多萬,約占全國黨員總數的四分之一。
到抗戰勝利,一個新民主主義的新山東已在齊魯大地上蓬勃興起。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即日起,大眾網“紅色講堂”欄目將邀請國內抗戰史研究專家,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以及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有關歷史背景、戰略意義等進行系列解讀。
紅色講堂(三)八路軍持久戰耗盡日本國力軍力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中國抗戰大大消耗了日本的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從1937年到1941年四年半時間,斃傷日軍100多萬人。大大消耗了日本的戰爭資材和再生產能力,造成日本石油、電力以及各種原材料的嚴重缺乏和食糧的嚴重不足。日本人主食是大米,但從1941年4月起成年人每人每天只能定量配給330克糙米(從1939年10月禁止加工白米)。
由于侵華造成勞動力嚴重短缺,因而造成日本民用工業特別是消費品和農業產量的急劇下降。侵華還造成日本人口減少。1940年以后日本到處都有這樣的標語:“生育吧!繁殖吧!”
中國抗戰導致日本財政緊張。僅1937年到1940年的三年半,日本戰費開支就達245.46億日元(當時一日元約合0.25美元)相當于日本在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和“一戰”及出兵西伯利亞等歷次侵略戰爭開支總和的三倍?!皣矣媱澆坏饺罩袘馉幍谌昃推飘a了。”
中國抗戰在前四年半就從軍力、物力、人力、財力等各方面全面削弱了日本現實的和潛在的戰爭能力,為后來中國同美國等盟國一起戰勝日本奠定了基礎。
中國人民的持久抗戰從根本上對日本敗降起了決定性作用。日本史學家伊豆公夫就曾說過:“日本帝國主義的失敗和投降,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綿延十四年的中國人民的民族解放戰爭,起了決定性作用?!敝袊淖饔貌皇侨瓋赡_把敵人打翻在地,而是通過長期的抗戰消耗日本的軍力、國力,使它從“漸貧”走向“驟貧”,直到弄得它最后油盡燈枯,筋疲力竭。戰爭末期日本的口糧定量降到成年人每人每天280克,而且還包括代食品,即使這樣,也難以維持供應。日本最后一年生產的棉布平均到一個家庭還不能完全遮蓋上一個嬰兒的身體。飛機、艦艇、坦克沒有油,新兵缺武器,這個仗還能打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