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抗日戰爭大事記
1938年
1月1日,中共山東省委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在泰安縣東南徂徠山大寺舉行誓師大會。參加誓師大會的共160余人。中共山東省委書記黎玉代表省委宣布武裝起義,成立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四支隊,由洪濤任支隊長,黎玉任政治委員。
1月1日,共產黨員張北華、遠靜滄等在泰安城西南的夏張鎮發動組織抗日武裝起義,組建了山東西區人民抗敵自衛團。
1月11日,蔣介石下令將韓復榘誘捕。1月24日,蔣介石以“違抗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將韓復榘處決,同時任命孫桐萱代理第三集團軍總司令。次日,新任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沈鴻烈在徐州就職。
1月下旬,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沈鴻烈在曹縣召開山東省政府改組后第一次軍政會議,著手恢復因韓復榘退卻逃跑而癱瘓的山東行政、軍事系統。
1月,中共山東省委派共產黨員邵德孚、李仲林到臨沂、莒縣一帶組建抗日武裝。3月中旬,沂水縣各路抗日武裝和共產黨員郭有鄰、劉炎光領導的莒縣抗日武裝集合,統一編為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四支隊第六大隊。
3月中旬,日本華北方面軍第二軍分兩路向徐州的門戶、魯南軍事重地臺兒莊進發。23日,臺兒莊會戰開始,中國軍隊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下英勇作戰,至4月6日會戰告捷,連同臨沂、滕縣戰役共殲敵1.8萬余人。
2月23日,中共山東省委在新泰劉杜村召開擴大會議。會議確定黎玉去延安向中央匯報山東工作情況,由林浩代理省委書記。第四支隊分南北兩路,省委機關亦分為兩部分,隨部隊行動。
3月5日,偽山東省公署成立,馬良任偽山東省省長。
3月15日,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大量發展黨員的決議》,要求打破黨內在發展黨員中的關門主義傾向。
3月20日,冀魯豫邊區省委在河北省南宮縣成立,李菁玉任書記,魯西北特委劃歸邊區省委管轄。
3月27日,偽中華民國維持政府在華中日軍的操縱和監視下在南京成立。
4月初,中共山東省委書記黎玉一行到達延安,向中共中央匯報山東工作。中共中央決定派陜甘寧邊區黨委書記郭洪濤來山東。
4月21日,毛澤東、張聞天、劉少奇致電劉伯承、徐向前、鄧小平等,指出:抗戰以來的經驗說明,在河北、山東平原地區廣泛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堅持平原地區的斗爭是可能的。
4月,國民黨軍第六十九軍石友三部入魯,分別駐扎在新泰、泰安、萊蕪山區及沂水、莒縣等地。
5月19日,徐州失守,山東全境淪為敵后。
5月20日,郭洪濤率50余名干部到達泰安縣南上莊山東省委駐地。21日,省委召開干部會議,郭洪濤傳達了毛澤東關于建立抗日根據地的指示,作了《為創建山東抗日根據地而奮斗》的報告。會議討論制定了《發展和堅持山東游擊戰爭的戰略計劃》,確定在山東各地創建抗日根據地。根據中共中央決定,重組山東省委,暫定郭洪濤、林浩為常委,郭洪濤任書記。
5月下旬,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特委調集沛縣、滕縣、嶧縣等地的抗日起義武裝,成立了人民抗日義勇總隊,張光中任總隊長,何一萍任政委。
6月初,沈鴻烈率國民黨省政府少數人員組成省府督導團,向魯西、魯北移動,重建地方行政機關,收、改編軍隊,很快便將全省108個縣都委任了縣長。
6月,中共徐(州)西北區委和魯西南特委調集豐縣、沛縣、單縣、碭山、銅山、金鄉、蕭縣等地抗日起義武裝,建立人民抗日義勇隊第二總隊。李貞乾任總隊長,王文彬任政委。 6月,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對山東各地人民抗日起義武裝進行整編。除冀魯邊和魯西北兩個地區的部隊外,山東的抗日起義武裝整編為五個支隊,兩個義勇總隊和一個自衛團。
6月15日,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副師長徐向前邀山東省第六區游擊司令部司令范筑先,在河北省威縣會談。雙方達成互通情報、培訓干部、部隊駐防地區等項協議。
6月19日,“新民會”山東省指導部成立。“新民會”是為日軍侵略服務的思想教化組織,是日軍控制的“上意下達,下情上報的政府專用機構”。
6月,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決定建立山東抗日軍政干部學校,孫陶林兼任校長。
7月,國民黨第十軍團軍團長石友三在新泰縣龍廷召開山東軍政人員會議,會議達成協議:八路軍供給石部糧食,石部支持八路軍第四支隊在魯中活動。這次會議,團結了抗日力量,孤立了國民黨頑固派秦啟榮。
9月23日,冀魯兩省國共軍政聯席會議在河北省南宮縣召開。共產黨方面著重闡明了廣泛動員群眾、建立抗日根據地、整頓部隊、團結合作、堅持長期抗戰等主張。范筑先完全贊成。沈鴻烈、鹿鐘麟甚為不滿,趁機策劃反共陰謀,并著手在這一地區與共產黨、八路軍搞磨擦。
9月26日,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在岸堤召開縣委書記聯席會,省委書記郭洪濤作題為《目前戰爭形勢及我們的當前任務》的報告,提出堅持鞏固與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提高軍隊數量與質量,發動民眾運動,改善政治機構等項措施。
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會議批準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政治局的路線,批判了王明在統一戰線問題上只講聯合、不講斗爭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會議作出大力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決定。會議期間,毛澤東提出“派兵去山東”。
10月25日,武漢失守,標志著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10月,北海銀行正式在蓬、黃、掖3縣發行北海幣。
11月14日至15日,日軍分3路進犯魯西北地區,聊城被圍。范筑先率部與日軍英勇戰斗,但終因敵眾我寡,被日軍攻破城門,范筑先等近700名將士壯烈殉國。
12月上旬,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改為中共中央山東分局,郭洪濤、張經武、黎玉為委員。郭洪濤任分局書記。
12月27日,八路軍山東縱隊在沂水縣王莊宣布成立,統一指揮山東各抗日起義部隊。山東縱隊的成立,使山東人民起義武裝由若干分散的游擊隊成為在戰略上統一指揮的游擊兵團,標志著共產黨領導的山東武裝力量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12月29日,汪精衛在河內發出致國民黨總裁蔣介石及中央執、監委員的所謂“艷電”,公開投敵。
11月下旬,國民黨政府設立了魯蘇、冀察兩個戰區。任命于學忠為魯蘇戰區總司令,沈鴻烈、韓德勤為副總司令。轄第五十一、五十七、八十九軍及山東、蘇北各地游擊隊和保安團、隊。
12月,中共膠東區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在掖縣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國共產黨膠東區委員會,王文任書記。
年底,中共山東省委在全省領導建立了多處抗日根據地或游擊區,使共產黨領導下山東軍民的敵后抗戰有了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