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廷讓
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毛主席為增強山東地區抗日游擊戰爭的骨干力量,令八路軍第115師進入山東。于1939年5月由魯西南地區進入泰肥山區后,經常駐防于肥城西南部的南尚任、北尚任、岈山、陸房一帶。在北尚駐防時,師部經常住我家,首長常和我父親長談和了解情況。在第一次來時羅主任說:“許大哥,請你找個可靠的人去東平后套村把我家屬接來。”父親思考再三,認為我家東鄰居王建木很可靠,他為人老實,也熟悉去后套的路。詢問他后便很高興地答應了,他只是擔心社會慌亂,怕完成不好,對不起首長。羅主任一再感謝和安慰。叫我父親找兩身農民舊衣褲,讓兩個衛兵化妝和王同往,第二天黎明三人拉著一頭小毛驢上路了,過午便安全返回。
師部和686團在我村駐防時,師部和團部多住我家,因我家西鄰大路,便于觀察情況,四面環境幽靜,北為閑園子,一畝多大,堆放著多家的柴草及地瓜秧子,四周是高墻,大門常關著,只有東鄰(王建木家)已到村邊,村外是兩條通往東山區的大溝和道路,南面是多家的打谷場,非常寬敞,是部隊上早操、練兵和集合開會的理想場所。
我家的院子大,分里外兩院,約一畝,房屋十多間,高大寬敞,有供上下的胡梯和二層掛屋,上下屋頂方便安全,站在房頂上向四方觀看,全村及鄰村、道路、田野、山頭一覽無余,歷歷在目。房頂四周建有1米高的攔水墻,作戰時有良好的掩體。房屋的建筑為“鎖皮型”即老式鎖的樣子。東南、西北等四角各伸出半間,墻上建有明暗槍眼—那時我家已有三支獵槍和大刀、長矛,獵槍可射20~30米遠,足以護住全院,因此頗具地理優勢,成為部隊很中意的指揮部,每逢部隊住下,首長一定選這里住。羅元發、徐向前、康矛召等首長都多次住過我家。他們和我家及村民都很熟悉,親如一家。
其次是,我父親在濟南育英中學畢業后在家任高小教師兼行中醫,他的同學(張維之、李文甫、郭曰齋、王少芬、王洪乾等)和學生(周東野、張杰、戴玉浩、周傳進、李邦志等)都已參加革命,多數已入黨,這些同志經常來我家。日本鬼子侵占縣城后,老城胡樓村的張維之全家搬來我家居住二三年之久,我父親還教他的幾個子女(國昌、國駿、國云)學習初小和高小的課程。南尚任村的黨員吳立全、孫慶春、小屯村的王振喜、項山頭的項傳明等有的是親戚,有的是師徒關系,都有深厚的交往。這是較好的人際關系。
一一五師在我村駐防時,和村民關系很好,親如一家,常召集青年和群眾開會宣傳黨的抗日政策,提高群眾覺悟,建立地方武裝,建立抗日政權和黨的組織,號召婦女上學識字、剪發、爭取解放,成立婦救會、識字班等基層組織,并寫標語、演節目、教歌曲宣傳群眾、教育群眾、發動群眾。各村群眾熱情高漲,覺悟極大提高。一位首長的警衛員許云清因和我家同姓,很是親近,和父親稱兄道弟,是我們的大叔,每逢在打谷場上遛馬時,常把我抱上馬背,有一次竟然尿在馬背上,引得人們大笑不止。“小鬼,馬喝水要用嘴,你怎么澆在背上了?哈哈哈……”我臊的哭起來吵著要下去。
部隊女兵和隨軍家屬組織了宣傳隊,教婦女識字學文化知識,并演節目教唱歌,許多老人至今能記住她們的名字:王滿、王桂榮、金存、李桂清等。
村子活躍起來,群眾發動起來了,積極為部隊籌糧籌款,協助部隊站崗放哨、送信。我哥哥已十四五歲,常去南尚任、項山頭等村送信,有一次還去了陸房和大董莊村,受到首長的夸贊:“這紅小鬼真是能干,長大了當八路!”我哥哥問:“大叔,什么是紅小鬼?這不和鬼子一樣嗎? ”引起了人們的哄堂大笑。
局面很快打開,泰西抗日根據地得到擴大和鞏固,各村的抗日政權和抗日武裝相繼發展壯大起來。這極大地震驚了日寇,便馬上調兵圍攻。
一天,部隊首長接到偵察報告說敵人從泰安、肥城、東平、汶上、濟寧等17個城鎮調集日偽軍8000余人,坦克、汽車百余輛,大炮百余門,日軍第12軍司令官尾高龜藏親自指揮,分九路向我泰西根據地集結包圍過來,企圖尋找八路軍主力決戰。情況緊急、形勢嚴峻,羅主任決定迅速召集會議,研究作戰方案。通知很快下達,陳光、張仁初、梁興初、段君毅、賀東生等首長從各駐防地趕來,只有書記員因事缺席。羅主任對我父親說:“許大哥,要麻煩你做記錄,不能再等書記員了,大哥,有求你了,”“唉呀,首長之命,怎敢不從?您怎么這么客氣。”這是部隊機密,我參與行嗎?”“大哥請放心,我們完全信任你,有勞了!”父親當即取出筆墨盒坐在桌旁。會議開始后,羅主任傳達分析了敵情和嚴峻形勢,要求大家發表看法,眾首長先后發言,羅主任不斷點頭傾聽,我父親一一作了記錄,他也建議說:“羅主任。咱八路善于夜戰和山區作戰,咱的群眾基礎好,這恰是鬼子的致命傷,咱要揚長避短,夜戰、近戰搶占山區做好準備,首長們投以賞識的目光,點頭稱好:沒想到這里竟然有咱的諸葛軍師!”首長們當即定下以根據地的制高點肥豬山、牙山作主戰場,構筑工事、掩體、交通網,山上無水,就借了一批大甕盛上水,作為長期據守之用。會議一直開到黎明,羅主任作了總結,下達了迅速向陸房、安莊一線集結,全面展開了備戰,至5月11日已全部準備就緒,我們嚴陣以待,這天拂曉就和敵人接火了。由于我軍做了充分準備,對洶涌而來企圖包圍我軍的大批日偽軍分割數段、數片,各個擊破,并居高臨下,占據有利地形,敵人數攻不上,傷亡慘重,幾華里的山坡上躺滿了日寇的尸體。
太陽西垂,敵人龜縮在一起,燃氣一堆堆篝火,借以壯膽和取暖,還不斷嘰里呱啦地亂說一氣。我們的部隊則悄悄撤離前沿陣地,按照周密的部署開始了突圍。在向導帶領下,從小路在敵夾縫間安全撤出。行進間,后面還不時傳來陣陣清脆的槍聲和隆隆炮聲,愚蠢的敵人還在不顧一切地轟擊我空余一人的山上陣地,他們哪里知道,我們的部隊正憋著笑聲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向預定目標疾進!
八路軍和日本鬼子在陸房激戰的那天,父親非常關注戰事的發展。他聽著密集的槍炮聲,陣陣揪心,焦躁不安。在院子里走來走去,連飯也吃不下。到了下午,他吩咐母親烙了很多油餅,幻想著如果晚上部隊首長能回來,就讓他們飽餐一頓。第二天,當他知道八路軍已順利突圍時,開心一笑,如釋重負。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那些腰挎手槍的首長,騎著高頭大馬,又來到了我們家,那些穿著軍裝的阿姨,教我唱《當兵打東洋》的歌曲……
附:一一五師首長住宅遺址
關于115師北尚任村活動情況
張成福 韓邦君
1939年春,為開辟山東抗日根據地黨中央派115師護送干部來山東,由東平常莊、徐坦來到肥城的南尚、北尚一帶,在北尚任村曾三次駐防長達一個多月。住所在村東的許承蓮家,因其院子大房子多和周圍環境好、交通方便他家是知識分子進步家庭,社會關系有很多共產黨員和抗日干部。
他家在他家很近的街上,他的前鄰就是劉太東的岳父家魏玉臣的住宅。當時已是兒童團長和交通員的劉太東經常來走親戚并向我們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和共產黨的救亡政策。在他的教育和影響下我們和張成溫、于學榮、于明沾、魏緒蘭等都參加了游擊小組,協助區隊,大部隊活動并負責地方上的反奸除霸和治安,以后大都入了黨,在南下時參加支前,土改時成了村干部。因魏玉臣任抗日村長,全街抗日的多,稱為“抗日一條街”
115師駐防組織青年講解抗日救亡的道理幫助村民干部,親如一家。后來在陸房肥城豬山一帶打了一次漂亮的反包圍戰,消滅了大批日本鬼子,安全地將大批干部護送過鐵路,進入沂蒙抗日根據地,至今傳為美談。
2010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