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年抗戰中,山東軍民廣泛開展敵后游擊戰爭,不怕犧牲,浴血奮戰,取得了輝煌的戰績。據不完全統計,僅中共山東黨組織領導下的對日偽軍作戰就達7.8萬多次,共殲滅日偽軍53萬多人,創建了面...[詳細]
本專輯選擇的均為日本方面拍攝的兩國空戰相關照片。這些照片大多是一些殘破的飛機,卻記錄了中日八年空中戰斗的面影,讓我們重溫那段中國飛將軍浴血奮戰,頑強抵抗入侵日軍的歷史。[詳細]
抗日戰爭時期,在沾化境內活躍著一支八路軍隊伍,英勇頑強,戰無不勝,令敵人聞風喪膽,這就是渤海軍區直屬團。該團原為八路軍山東縱隊三旅一團,團長鄭大林,政委孫正,下轄四個營,一營營...[詳細]
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毛主席為增強山東地區抗日游擊戰爭的骨干力量,令八路軍第115師進入山東。于1939年5月由魯西南地區進入泰肥山區后,經常駐防于肥城西南部的南尚任、北尚任、岈山、陸...[詳細]
經過短期整訓,中共膠東特委在牟平縣馬石店召開會議,決定林一山任膠東軍政委員會主席兼“三軍”總指揮;宋澄任“三軍”政委;呂志恒任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詳細]
1938年2月13日,牟平城首戰告捷。上午10時許,部隊撤至城東南村莊休整。理琪、林一山等領導同志和戰士20余人到離城3里的雷神廟研究下一步的行動計劃。[詳細]
1938年2月,日本海軍陸戰隊在煙臺港登陸。是日,日本華北方面軍第五師團3000余人自青島沿青煙公路進占煙臺,隨后又分兵兩路,一路西犯蓬黃掖諸縣,一路東犯牟平,膠東各縣國民黨官兵紛紛潰逃。[詳細]
“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一大隊在文登縣嶺上村進行抗日宣傳時,遭到國民黨文登反動當局的襲擊鎮壓,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嶺上事件”,“三軍”官兵多人傷亡和被捕。但是,革命力量沒有被...[詳細]
1937年12月24日,天未亮,理琪、呂志恒等膠東特委領導人登上天福山,在玉皇廟里,再次周密地研究部署天亮以后起義的具體行動。[詳細]
1935年11月18日,膠東特委在文登縣溝于家村天壽宮召開了軍政聯席會議,最后確定了暴動計劃。暴動指揮部設在昆崳山無染寺,由張連珠任總指揮,程倫任副總指揮;暴動隊伍的番號為“中國工農紅...[詳細]
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博物館收藏著一本1920年8月出版的中文譯本《共產黨宣言》。這是一本具有重要價值的珍貴革命文物。今年(注:1986年)2月,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李昌安曾對東營市政協文史...[詳細]
我自1942年五六月至1945年春節大參軍前,一直擔任廣北縣政府民政科科長職務。現就記憶,對當時民政工作的一些情況簡述如下: [詳細]
廣北對革命的貢獻相當大。清河區在最困難時就剩下廣饒、博興這一塊地盤,也叫做一槍打透了的根據地,但是我們堅持下來了。這里盛產糧、棉、鹽。部隊的服裝主要靠廣、博供應。后來我們大反攻...[詳細]
1942年11月24日凌晨,原昆崳山紅軍游擊隊老戰士、膠東軍區第十七團二營營長孫濤和團政治處敵工股長賽自來,率領七連突圍行至馬石山以東,聽到孩子的呼叫和婦女的哭泣聲,發現山溝里聚集著數...[詳細]
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有四大英烈事跡為國人稱道:馬石山十勇士、狼牙山五壯士、八女投江、劉老莊八十二烈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凝聚起民族的豐碑。而馬石山十勇士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詳細]
抗日戰爭爆發后,日本侵略軍在軍事上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在經濟上進行殘酷掠奪與封鎖,國民黨頑固派也妄圖扼殺共產黨和抗日武裝。隨著抗日根據地和抗日隊伍的不斷擴大,籌糧籌款...[詳細]
1938年2月13日雷神廟戰斗后,“三軍”到崖子一帶休整,總部也設在崖子村。由于當時部隊槍支都是從國民黨鄉校、聯莊會、地主家里繳來的,因此槍支各式各樣,有捷克式、英國造、漢陽造、沈陽造...[詳細]
在抗日戰爭烽火中誕生的膠東公學,是革命干部的搖籃。來自敵占區、邊沿區和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青少年,在抗日救國的旗幟下,冒著生命危險,沖破種種阻力,匯集到這座學校里來,接受中國共產黨...[詳細]
1941年,抗戰進入最艱苦時期,隨著革命隊伍不斷壯大,許多女干部結婚生子。孩子年幼,環境惡劣。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膠東行署和膠東婦聯,聯合在榮成縣籌辦了一個專門收養戰爭遺孤,和無...[詳細]
抗戰時期,境內屬牟平、海陽兩縣邊緣地區,時稱牟海邊區。由于遠離各縣城,經濟文化落后,故國民黨反動勢力的統治相對比較薄弱。同時,境內人民歷來有嫉惡如仇、愛憎分明、追求正義、勇于斗...[詳細]
孫家小莊村距老縣城20里地處,屬于山區,在抗戰時期是我抗日武裝根據地之一,由于山溝縱橫,有利于我抗日武裝的發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孫家小莊村村民逐漸覺醒,和日偽軍進行堅決的斗...[詳細]
抗日戰爭時期,楊國夫司令員領導的清河區抗日軍隊經常駐扎在牛莊一帶,有時司令部就駐在賈劉村我三祖父家里,軍區參謀長袁也烈就住在我家的小北屋里。這間房子大約有15平方米,靠東墻安放...[詳細]
1936年3月初,山東大學第二批被開除的廷榮懋、吳綪等9位同學已被校方收回成命,免于除名,學校開始復課。被開除的同學,除個別人,如李聲簧已離青返平外,大部分如王廣義、陳延熙等仍被軟禁...[詳細]
9月下旬,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太原召開會議,黎玉在會上向北方局報告了山東的情況,并要求派軍政干部到山東工作。會議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精神,研究部署了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游擊根據...[詳細]
1941年至1943年,是抗日戰爭最困難最艱苦的時期。為了粉碎日偽對廣北抗日根據地實行的“三光”政策,黨組織積極慎重地開展敵后工作,深入發動群眾,發展黨的組織,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詳細]
1942年冬,盤踞青島、膠州、高密、平度等地的日本侵略軍和偽軍,分進合圍,對大澤山區抗日根據地,實行梳篦式的拉網掃蕩,所到之處,燒殺搶掠,拉夫抓丁,犯下了累累罪行。我就是許多受害者之一。[詳細]
本文是要介紹游擊隊對于抗戰的貢獻。盡管有些深具偏見的人,未能給予游擊隊應有的重視與公正的評價,但我的論點是肯定的。這并非筆者曾是一個游擊隊員的敝帚自珍,事實如此,不容否定。[詳細]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在華采取“以戰養戰”的政策,竭力榨取淪陷區的人力、物力,每年有幾十萬勞工被先后押往滿洲、日本及其他地區,投入產業開發、交通運輸及各種軍事需要。山東等省的“...[詳細]
東營區龍居鄉十三圖村,有一個備受人敬仰的家庭。全家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做出了無私奉獻,堪稱滿門英杰。他就是在解放前曾教過私熟的張炳乾先生一家。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