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懷念我們的母親萬丹如
萬勇 等
1908年4月,我們的母親萬丹如出生在山東省東平縣南門里西卷棚街一戶貧寒家庭里。她的父親萬封林曾為清末五品武官,由于維護地方治安有方,有很好的口碑,當地鄉民曾贈萬民傘一把以示感激。母親萬宮氏出身于二品文官家庭,其祖為官清廉,朝廷因其為“窮官”而將其擢拔為江蘇提刑按察使,以便讓其在富饒的江南做官可添置財產,然后人立碑云:“公游宦20余季,靈柩歸里,行李蕭然,祗有書籍數篋,家產仍先人田舍”。父親萬封林壯年早逝后,一家人生活旋即陷于困頓之中。萬宮氏拉扯一群半大孩子,艱難維生,奉行“以道德立身處世,以事業成就進取做人”的家風傳統撫養教育子女。
幼年的萬丹如十分要強,到了入學年齡,強烈向母親要求上學。我們的家鄉離曲阜不遠,人們的封建意識濃厚,奉行“女子無才便是德”,整條街上也沒有女孩子上學。深明事理的萬宮氏支持了女兒的愿望。母親十分珍惜這一來之不易的機會,學習非常刻苦,經常餓著肚子去上學,成績十分優秀,六年考了12個第一名。她不僅完成了六年的小學學業,還一直念到了初級師范培訓班畢業,成了遠近少有的女文化人。
畢業之后,母親先在汶上女子小學做教員,1928年到東平縣書院小學任教。她十分關心窮苦人家的孩子,經常解囊相助,還送給紙筆,鼓勵他們刻苦學習,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她特別關心女學生的成長,鼓勵她們自強自立。她的很多學生后來參加了革命,有的還成了我黨的高級干部。
這一時期,在我們的家鄉,已經有共產黨地下組織開展活動,向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傳播馬克思主義及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民主思想。母親逐漸接受了進步思想,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宣傳婦女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走出家門,走向社會,爭取自身解放。還參加了東平縣教員反對貪官污吏的“索薪斗爭”等活動。
1935年,“一二九”愛國運動的浪潮席卷全國。東平縣的進步教師紛紛舉行罷課、集會,進行抗日救國示威游行,散發傳單,張貼抗日標語。在東平城內書院小學教書的母親和女子小學教師李蘊石、楊光晨等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散發進步刊物和傳單,向教師傳播革命道理,并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當時已經是共產黨員的萬里(母親的侄子)經常向母親宣傳革命道理,向她提供共產黨的地下刊物和報紙。母親經常閱后復寫散發給同事,傳播革命的火種。
隨著日本侵略步伐加快,中國人民的抗日愛國運動風起云涌。1936年,母親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民族解放先鋒隊,積極投入抗日救亡的宣傳活動。1937年春,受地下黨委托,萬里在東平城內秘密聯絡進步教師30余人,在書院小學成立了東平縣小學教師聯席會,開展抗日愛國活動,母親任主席。7月,在萬里倡議下,母親積極參與動員全縣教師集資創辦了“新文化書店”。書店主要經營進步作家的書籍和各種進步刊物,吸引了很多進步師生和知識分子,成了東平進步文化的中心。是年冬,為了更廣泛團結一切愛國志士共同抗日,中共東平縣工委決定成立“東平縣抗日救亡協會”,母親是最早入會的6名女會員之一。
1937年10月,中共東平縣工委組織縣城進步知識青年去延安抗日大學學習。滿懷抗日救國熱情的母親將一雙年幼的兒女托付給年邁的婆母,并動員了在鐵路上做事的丈夫,和十幾位青年一起奔赴革命圣地。路過山西時,閻錫山任校長的山西民族革命大學也在招生,校方一再挽留這些青年。母親等人目睹國民黨軍隊的腐敗現象,毅然選擇了前往延安的道路。到達延安后,朱德總司令接見了他們。朱總司令艱苦樸素、平易近人的風格,延安抗日救亡、積極向上的清新空氣,深深感動了這批知識青年。
母親在延安學習努力,進步很快。1938年5月,母親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被選為女生班長。從此,她就更加自覺地把自己的一生交給了黨。
1938年夏秋,八路軍第115師主力挺進山東。母親隨東進支隊越過日寇的幾道封鎖線,于1939年3月進入魯西,深入到敵人后方。初任民運部干事,從事抗日宣傳,組織發動民眾,建立抗日組織,打擊日本侵略軍。
1939年9月27日,東平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不久,五區婦救會正式成立,母親留在婦救會工作,為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建設貢獻力量。此后,母親曾任魯西婦救總會生活改善部長,冀魯豫邊區二分區抗聯分會副主任,冀魯豫邊區婦救總會代主任、中共冀魯豫邊區委婦委副書記,為邊區婦女解放做了很多工作。1945年5月,被選為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參議。
據1941~1951年擔任母親警衛員的張新堂同志回憶,以革命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關心群眾疾苦,密切聯系群眾,隨時不忘宣傳群眾;關心他人,對人寬對己嚴,特別能團結多數同志一道工作;模范執行黨的政策,滿懷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等優良作風和品德是母親人格魅力的所在,是她深受同志們和群眾愛戴的根源。在1941~1942年的反“掃蕩”斗爭中,丹如同志總是不忘群眾的安全,在槍聲大作時,她盡一切可能組織群眾堅壁糧食和牲畜,轉移老人、婦女和兒童。有人勸她快走,她說:“不能丟下群眾,不能把糧食和牲畜留給敵人。”情況不允許她再耽誤了,她只好大聲說“能躲的躲,能走的走”。在轉移中,她總是走在人們的后面,幫老弱人拿東西,并鼓勵大家“走出包圍圈就是勝利”。凡是路過的村莊,她都要走門串戶進行抗日宣傳,曾經一天跑十幾個村子,用通俗的語言向群眾宣傳抗日的道理:“日本人占我們的家鄉,燒殺搶,污辱我們的姐妹,我們絕不當亡國奴,要齊心打到日本帝國主義。”“全國人民一致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日高潮已經形成。現在長江以北有12個省有了抗日根據地,東北有抗日聯軍,長江以南有大批抗日游擊隊。有毛主席、朱總司令的正確領導,一定能打敗日本鬼子。現在要緊的是,男女老少組織起來,兒童團站崗放哨,唱歌宣傳;青壯年組織民兵,邊生產邊打擊敵人;婦女們動員起來,做衣做鞋,支援抗日軍隊;青年男女要隨時參軍參戰。老年人要當好年輕人的‘太上老君’,支持抗日活動是老年人的神圣義務。只有組織團結起來,跟著共產黨走抗日救國的道路,打敗日本,才能過上幸福安寧的日子。”丹如同志不僅善于宣傳群眾,而且還以身作則,當好表率。1939年,她的大女兒萬勇才9歲,她就把女兒送進文工隊,做一名小宣傳員。1942年是抗日最艱苦的年頭,根據地縮小,軍民生活十分艱苦。丹如同志打通自家老人的思想,賣掉了家里的5畝地,分文不留,全部交給組織。二專署的程運專員說:“謝謝你大公無私破財的革命精神,勝利后二專署給你送金匾。”丹如同志說:“為抗日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這是我的本分,你要送金匾那就麻煩了,叫我走那扛著它可不行啊!”
抗日戰爭勝利之后,中國共產黨對蔣介石的內戰陰謀進行了堅決的斗爭。1946年3月,晉冀魯豫邊區進行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這次選舉活動是履行政協決議,同國民黨反動集團進行政治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后因蔣介石撕毀政治協商協議,解放區的人民代表沒能參加國民大會,但這次選舉是一次真正的民主選舉,體現了解放區人民對共產黨和人民政權的信任與支持。母親在這次選舉中被選為“國大”代表。回到二地委后,干部和群眾向她表示祝賀時,她說:“感謝組織、人民群眾的的支持和信任,大家應該祝賀黨的勝利,這是黨交給的政治任務,是人民的重托。解放區的代表來之不易,是八年抗戰鮮血換來的,是黨中央同國民黨談判爭來的。國民大會如能召開,也是一場激烈的斗爭,對我們黨是有利的。蔣介石一定會百般阻撓。我們黨要和平建國,反對內戰,蔣介石要運兵打內戰,兩者很難統一,我們對國民大會也不要抱太大希望,要提高警惕,時刻準備應付反動派的進犯。”
解放戰爭時期,母親任冀魯豫邊區第七專署副專員。1946年秋,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冀魯豫解放區。根據邊區黨委關于開展敵后游擊戰爭的指示,湖西專區婦聯組織了150余人的年輕婦訓隊。后冀魯豫七專署將其編成以副專員萬丹如為隊長的婦女大隊,隨軍轉移到黃河以北,為解放區保存、準備婦女干部。戰爭期間,母親帶領人員組織民工運輸隊、擔架隊,發動婦女碾米磨面、做軍鞋、趕制軍衣,還親自率萬名民工隊渡過黃河隨軍行動,支援解放大軍作戰。
1949年2月,冀魯豫邊區召開全區婦女代表大會,母親被選為出席全國第一次婦女代表大會的代表,作為冀魯豫婦女代表團團長,帶領各地區婦聯主任、勞模、工農兵代表30余人出席在北平召開的全國第一次婦女代表大會。
在冀魯豫邊區的老人們中間,都知道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母親是冀魯豫邊區婦女運動的杰出代表和主要領導人之一,在當地的干部和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同志們親切地稱她為“萬大姐”。八十年代我們回到家鄉,當地的群眾仍然記得當年的“萬專員”。
母親領導和團結廣大婦女干部與人民群眾,不畏艱辛,一往無前,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英勇奮斗,為婦女解放運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殘酷的革命斗爭中,她為了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革命事業中,把自己的子女分別寄養在老百姓家中,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一心為公的奉獻精神,我們做子女的都為有這樣一位母親而感到光榮、自豪。她的英模事跡時刻熏陶著我們前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母親長期從事婦女工作和政法工作。先后擔任平原省婦聯主席、省人民政府委員、省人民監察委員會委員、華北婦委副書記、華北民主婦女聯合會副主任。后又擔任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和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顧問,市婦聯委員、市第七屆人大常委會委員等職。在這期間,她又以極大的熱情積極組織和動員廣大婦女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努力維護婦女兒童的權益。在政法崗位上,她秉公執法、一身正氣,著力調解人民內部糾紛,堅持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努力加強司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人員素質,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做出了積極貢獻,是群眾的貼心人。
在十年動亂中,母親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所策動的“徹底砸爛公檢法”的反革命陰謀下,受到殘酷打擊和迫害。她雖然身處逆境,但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斗爭,表現出了一名共產黨員威武不屈的革命氣節。
母親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不愧為黨的一名優秀黨員和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在她畢生的革命生涯中,一貫終于黨,忠于人民,堅信黨的事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具有堅強的黨性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對共產主義事業矢志不渝。她工作認真負責,一貫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堅持原則,講團結,顧大局,為人正直,平易近人,關心體貼群眾,愛護干部,襟懷坦蕩,嚴于律己,廉潔奉公,處處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從而贏得廣大干部和群眾的尊敬和愛戴。
1990年10月,我們的母親萬丹如因病去世,離開了我們,但她慈祥的音容笑貌仍然時刻縈繞在我們的腦中。我們子女之所以能堅持共產主義信念,能在革命工作中不辜負黨的要求,一方面是黨培養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母親以身作則長期影響的結果。我們在深深懷念慈愛而偉大母親的時刻,要繼承她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努力做到“政治堅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