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進入相持階段的宣傳教育工作
從1938年底開始,隨著各級黨組織的健全,各級宣傳組織機構從上到下普遍建立,黨的宣傳教育工作大大加強。在宣傳內容上,進入相持階段后,針對日軍轉向重點進攻共產黨和八路軍的政策調整,和國民黨頑固派日益右傾投降、反共限共的實際情況,深入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兇殘本性和國民黨反共頑固派的陰謀,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宣傳解釋抗日根據地所實行的各項方針,開展了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輿論斗爭。1939年,黨中央提出了擴展和鞏固黨組織的要求。為提高黨員素質,鞏固黨組織,山東分局及各級黨組織加強了黨員干部的教育。1940年以后,以新民主主義理論為指導,黨的宣傳文化教育工作蓬勃開展起來。
報刊發(fā)行工作 1939年元旦,中共山東分局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機關報--《大眾日報》。在此前后,《大眾半月刊》、《斗爭生活》、《齊魯文化》、《前衛(wèi)報》、《抗戰(zhàn)日報》、《黨內教育》、《群眾報》、《燈塔》等一大批報刊應運而生。其主要任務是宣傳黨的“堅持抗戰(zhàn),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方針,揭露日本侵略者的兇殘本性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陰謀,宣傳抗日根據地的各項方針政策。
《大眾日報》創(chuàng)辦 1939年1月1日,《大眾日報》在沂水縣王莊正式創(chuàng)刊,劉導生、匡亞明分別擔任報社社長和總編輯。《大眾日報》由山東分局領導,系山東分局的機關報。其辦報方針是:(一)廣泛開展統一戰(zhàn)線;(二)大力開展群眾運動;(三)堅持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解釋抗戰(zhàn)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增強抗戰(zhàn)的信心。在抗戰(zhàn)時期,《大眾日報》堅持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忠實報道群眾的抗日熱情,真實記錄山東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進行抗戰(zhàn)的史實,成為引導、鼓舞山東抗日軍民團結戰(zhàn)斗、奪取抗戰(zhàn)勝利的戰(zhàn)斗號角。
圖書出版工作 l938年6月,膠東特委率先在黃縣建立起膠東聯合社,并以該社名義出版了山東抗日根據地最早的圖書《怎樣做瓦解敵軍的工作》。同年8月,《大眾報》社與聯合社合并。在此期間,魯西北軍政干校印刷部、聊城文化供應社成立,翻印、編寫、出版了若干軍事、政治、經濟書籍及一些課本和戰(zhàn)地知識叢書。中共文登中心縣委的文榮文化供應社,也在艱苦的條件下印出不少書籍。1939年后,圖書出版工作進一步開展起來,各根據地陸續(xù)開始出版圖書。1939年6月,中共山東分局成立印刷所,同年ll月改為《大眾日報》印刷廠。l940年4月,成立山東分局直接領導的山東文化出版社,編輯出版群眾讀物、識字課本、小學課本及各種抗戰(zhàn)知識叢書。12月,山東分局決定在魯南成立大眾印書館,原山東文化出版社改為大眾印書館編輯部,開始有計劃地大量編印出版圖書。這些大量出版的馬列主義書籍、黨的重要文獻及其他政治、經濟、軍事理論書籍,對擴大黨的政治理論宣傳,滿足人民學習需要,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文化藝術工作 l939年1月,山東戰(zhàn)地文化研究會成立。4月,山東縱隊魯迅藝術學校成立。6月,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文藝習作會成立。l940年8月,山東省文化界救亡協會成立;9月,魯東南文化界救亡協會成立。比較正規(guī)的劇團、文藝團體在部隊、地方也相繼成立。在1941年5月前,即有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戰(zhàn)士劇社、抗大第一分校文工團、八路軍山東縱隊魯迅宣傳大隊、山東縱隊第二旅突進劇社、山東省婦救會姊妹劇團、山東抗協宣傳大隊、黎明劇團、突進第三分社等八大劇團活躍在抗日前線。群眾文化組織的成立,促進了根據地的文化藝術活動。
干部教育工作 1938年6月,為了培養(yǎng)各方面急需的干部,中共蘇魯豫皖邊區(qū)省委決定建立山東抗日軍政干部學校,任命孫陶林為校長。1939年9月,山東抗日軍政干部學校改建為八路軍第一縱隊隨營學校,徐向前兼任校長,朱瑞兼任政治委員。1939年11月,中共中央軍委、八路軍總部決定原在晉東南的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開赴山東敵后辦學,就地培養(yǎng)山東部隊的軍政干部。1940年1月,第一分校抵達魯中沂蒙山區(qū),周純全任校長,李培南任政治委員。第一縱隊隨營學校并入抗大一分校。
普通教育工作 膠東抗日根據地的普通教育恢復較早。1938年8月,膠東公學成立,12月并入膠東抗日軍政干部學校。同時還成立了數處小學、1處中學。1940年,膠東、魯西、魯中、魯南抗日根據地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較快。1940年,全省建立了近1萬所小學,有40萬兒童接受了教育,在職小學教師已達到1.3萬余人。建立了數處中學,吸收學生1000余人。在社會教育方面,1940年全省共建立了14個縣民眾教育館和12個巡回教育團,各地普遍建立了民眾學校、識字班、識字小組。魯西區(qū)泰西專署,1940年8月,創(chuàng)辦識字班1237處,學員達4萬余人,其中婦女占30%以上,創(chuàng)辦俱樂部1000余處。同年9月,膠東的蓬萊、黃縣、招遠、棲霞、掖縣5縣,民眾夜校有l(wèi)085處,受教育人數4295名。婦女識字班有l(wèi)329處,受教育人數42637名。l940年10月1日,山東各界救國聯合總會發(fā)出《關于積極開展冬學運動的通知》。冬學運動在抗日根據地逐漸開展起來。1940年12月,《山東省戰(zhàn)時國民教育實施方案》頒發(fā),確定了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新民主主義教育的方針政策,以后又陸續(xù)制訂了有關規(guī)定和條例,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教育工作逐步走向正規(gu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