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鴻化(1909—1943),化名袁少平,祖籍山東曹州(今山東曹縣),生于陜西高陵。1924年考入三原縣立中學,1926年冬中學畢業在高陵從事農民運動,經常到農村組織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不久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轉為中共黨員,被選為高陵縣縣農民協會主席。1931年,中共組織派他到楊虎城部王泰吉的第十七路軍騎兵團,公開職務是團部中尉副官,建立軍中中共組織。1934年袁奉命到陜南寧羌(今寧強)國民黨第38軍楊竹蓀團做兵運工作。1935年2月3日,紅四方面軍攻打寧羌。次日拂曉,袁打開南門,迎接紅軍,解放了寧羌縣城。不久任中共寧羌縣委書記。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主力強渡嘉陵江,開始長征。袁正式加入紅軍,先在第73師政治部任文書,后調第31軍政治部任宣傳干事,負責編輯、印發《紅光報》和《捷報》。紅四方面軍長征到達陜北后,袁被任命為紅31軍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谷諔馉幈l后任八路軍129師干訓團政委、隨營干部學校政委。1940年3月,在太行山中共中央北方局黨校學習,并擔任中共大隊支部書記。7月,被任命為新四旅政治部主任,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1942年4月29日,日偽軍出動幾萬人“鐵壁合圍”,突圍時,全旅指戰員表現了革命的英雄主義精神和鐵的紀律,受到上級表揚。1943年10月21日在臨清陳官營戰斗中光榮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