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璋(1909-1939)山東單縣人,中共黨員。1939年5月任單縣縣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8月任書記。1939年9月,山東“肅托”時,他被錯當成托派而蒙難犧牲。后得到平反,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陳玉璋,號琢甫,1909年8月10日出生于山東省單縣城南陳李莊一個農民家庭。1925年起先后就讀于單縣城南馬道私塾、孔子廟小學和省立六中。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離開山東省曲阜二師,在單縣辛羊廟第二完小教書,同時秘密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歷任辛灘區(qū)動委會主任、中共灘黃分區(qū)區(qū)委書記、中共單縣縣委組織部部長、縣委副書記、書記等職。1939年9月,在湖西“肅托事件”中遇難,終年30歲。
一
陳玉璋的童年時期是在軍閥混戰(zhàn)中渡過的。兵災匪禍使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全家只靠父親陳景彥做條編賺取微薄收入,年頭忙到年尾卻難得讓一家人吃上幾頓飽飯。一直到了16歲,陳玉璋才有機會進入單縣城南馬道陳子安私塾讀書,可惜只讀了三年,私塾就被取締了,之后他轉到孔子廟小學學習,1931年,已經22歲的陳玉璋考入省立六中。他十分珍惜這難得的讀書機會,學習非常勤奮,讀起書來常常通宵達旦。陳玉璋性格忠厚純樸,生活中樂于助人,深得老師的喜愛和同學們的敬佩,被同學尊稱為“老大哥”。他不僅虛心好學,而且熱愛體育,在六中體育運動會上,曾三次獲得萬米長跑冠軍。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不宣而戰(zhàn),炮轟北大營,蔣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日軍長驅直入,東北三省迅速淪陷。九一八事變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學生紛紛停課,舉行各種抗日集會,進行示威游行,抗日救亡運動高潮迭起。這時正值中秋佳節(jié),在山東省立六中校園內,卻有些紈绔子弟對全國抗日怒潮無動于衷,依然聚集在一起吃酒賞月,彈唱歌舞。陳玉璋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大聲斥責說:“真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啊!”
1931年11月9日,菏澤全城在僧王祠大院召開反日大會。會后,學生們舉行游行示威,陳玉璋高舉校旗,走在隊伍的最前列。他看到街道上的東洋貨招牌就怒火中燒,帶頭高呼“堅決抵制日貨”、“中華民族的子孫堅決不當漢奸”等口號。他們的行動得到廣大市民、工商業(yè)者的熱情支持。回校后,陳玉璋立即發(fā)起成立青年學生抗日軍,組織抗日武裝。青年學生抗日軍由國民黨駐軍愛國將領發(fā)給槍械,選派教官,進行軍事訓練。學校每日都安排一節(jié)軍事課,陳玉璋訓練刻苦,深得師生們的贊許,博得了“陳先鋒”的稱號。
1934年秋,陳玉璋考入山東省第二師范學校。此時的蔣介石堅持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為了鎮(zhèn)壓第二師范進步學生的革命運動,派國民黨特務冒充學生安插在各個班級,秘密監(jiān)視學生們的活動。第二師范學校黨組織多次遭到破壞。恐怖、高壓并沒有阻止陳玉璋追求進步的信念與腳步,他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把正義與理想放在心頭,與敵人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抗爭,在學生中宣傳了抗日救亡的思想。1935年,陳玉璋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二
七七事變后,全國抗日救亡運動蓬勃興起,魯西南各縣區(qū)也都成立了抗日動員委員會(動委會)。此時的陳玉璋已經是單東南辛羊廟二完小的一名教師,以教書作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各地抗日動委會成立后,為了更好地宣傳黨的抗日主張,我黨在動委會中都安排了自己的同志。于是,陳玉璋按照組織的安排,成了辛灘區(qū)動委會的一員,他以動委會的名義,廣泛進行抗日宣傳,為建立地方抗日武裝和民主政權作了積極的準備工作。
沒有武裝力量,抗日救亡只能是一句空話。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也是陳玉璋多年艱苦斗爭提煉的心得體驗。
在走村串巷宣傳發(fā)動工作中,陳玉璋向群眾耐心講解抗戰(zhàn)形勢和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政策,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罪行,通過與窮苦農民的促膝談心,陳玉璋結交了一批“窮朋友”,增進了與群眾的革命感情。他善于運用比喻對青年進行深入淺出的教育,耐心啟發(fā)大家的思想覺悟,增加他們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了解。在陳玉璋宣傳發(fā)動下,黃崗、辛灘兩區(qū)的群眾迅速覺悟起來,積極成立抗日武裝。
1938年春,抗日救國團成立。根據縣委指示,陳玉璋在辛灘區(qū)發(fā)動青年參加抗日救國團,一批進步青年先后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動,單南的抗日武裝力量隨之發(fā)展壯大。后來以抗日救國團團員為骨干,成立了單南抗日自衛(wèi)隊,他們在打擊土匪、截擊日寇、保護群眾等方面發(fā)揮了很大作用。自衛(wèi)隊進駐張花園的第三天,獲悉河南200余土匪在丁莊、郭莊一帶搶劫。經過周密部署,自衛(wèi)隊在土匪必經之地進行伏擊,把截回的物資歸還原主,群眾對此拍手稱快。自衛(wèi)隊由此聲威大震,連過去稱自衛(wèi)隊為“窮種隊”的地主勢力也為之震驚,爭相請自衛(wèi)隊去他們那里駐扎。1938年7月2日,日軍吉谷師團從碭山向單縣進犯,自衛(wèi)隊在張知樓布防阻擊,日軍受挫,為單縣城群眾轉移贏得了時間。7月底,抗日自衛(wèi)隊東進,編入湖西人民抗日義勇隊第二總隊機炮連。
三
1938年3月底,單縣縣委決定在黃后樓舉辦第三期抗日青年訓練班,以培養(yǎng)抗日救亡的青年骨干力量。陳玉璋奉命負責訓練班的日常工作。在當時情況下,訓練班的經費成了首先擺在陳玉璋面前的頭號難題。當地士紳、小學校長黃宗軒向陳玉璋建議,在全縣范圍內發(fā)起抗日救國募捐活動,廣泛向各界人士,特別是富戶、名流散發(fā)傳單,募集錢糧。陳玉璋接受了這一建議,并把黃宗運選做了第一個爭取對象。首選黃宗運,陳玉璋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第一,黃宗運是遠近聞名的地主、富戶,做通他的工作無疑為募集錢糧開了個好頭;第二,黃宗運比較開明,動員起來工作難度相對較小。正如陳玉璋所料,當陳玉璋派去的吳云漢、段景尼向黃宗運說明來意后,黃宗運當即表示:“我沒有人,也沒有槍,但有錢有糧,一定大力支持。”首戰(zhàn)告捷。在黃宗運的帶動下,當地名流、士紳踴躍捐糧、捐款、捐物資,訓練的經費問題順利得到解決。
這期訓練班參加學員200余人,歷時月余,講授了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游擊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等內容。青年訓練班明確了黨的抗日主張,增強了學員抗戰(zhàn)必勝的信心,并發(fā)展了一批黨員,為抗日斗爭培訓了骨干力量。訓練結束時,訓練班還以抗日救國團團員為基礎,組建了一支抗日自衛(wèi)隊,吳云漢任隊長,段景尼任副隊長。這就是后來馳騁疆場、打土匪、截日寇的那支單南抗日自衛(wèi)隊。
自衛(wèi)隊成立后,陳玉璋開始抓緊策劃槍支的籌集工作。制定了三個辦法:一是地下黨員帶頭搞槍;二是進步青年積極獻槍;三是培訓班做開明地主、富戶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對他們曉以抗日大義,動員他們?yōu)榭箲?zhàn)捐獻槍支。如當時單南名流、花園村地主張多潔,首先捐出2支長槍,還主動想辦法幫自衛(wèi)隊解決槍支20多支。
1938年5月,中共辛灘區(qū)動委會成立,陳玉璋擔任動委會主任,整個辛灘區(qū)的抗日運動更加活躍。同年10月,陳玉璋調任中共單縣縣委組織部長,在他的努力下,黨的組織得到了較快發(fā)展。1939年3月,中共灘黃分區(qū)區(qū)委建立,陳玉璋兼任書記。接著,辛灘、黃崗建立了特別支部。由于黨員數量少,陳玉璋兼任辛灘特委書記。隨著黨組織進一步發(fā)展,張花園、黃崗、鄧樓、段莊和袁樓相繼建立了黨支部和兩個黨小組,短期內全區(qū)黨員達到29人。
1939年5月,陳玉璋擔任單縣縣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主持縣委工作。同年8月,他正式接任縣委書記。
正當單縣群眾抗日救亡運動日趨高漲、抗日斗爭形勢不斷發(fā)展之際,湖西“肅托”運動突如其來,歷時三個月的血雨腥風,造成了無數冤假錯案,也給黨和民族的革命事業(yè)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在這場震驚全國的事件中,陳玉璋無辜受牽,被錯誤殺害,后葬于谷亭鎮(zhèn)。
相關新聞
陳玉璋,號琢甫,1909年8月10日出生于山東省單縣城南陳李莊一個農民家庭。1925年起先后就讀于單縣城南馬道私塾、孔子廟小學和省立六中。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離開山東省曲阜二師,在單縣辛羊廟第二完小教書,同時秘密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歷任辛灘區(qū)動委會主任、中共灘黃分區(qū)區(qū)委書記、中共單縣縣委組織部部長、縣委副書記、書記等職。1939年9月,在湖西“肅托事件”中遇難,終年3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