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清明節,淄博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的英烈榜上,將首次完整展示參加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的抗日英烈“肖像圖譜”。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由于歷史原因,當年參加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的部分抗日英烈沒有留下影像資料,為了彌補這段歷史缺憾,淄博職業學院藝術設計系教授杜國建歷時7年,精心研究創作完成了參加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烈士肖像、將軍畫像近百幅,其中包括10幅紀念館中沒有留下影像資料的英烈肖像(造像)。4月2日,杜國建將這10幅肖像(造像)鄭重捐獻給了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填補了英雄榜中沒有烈士形象的空白。
抗日英雄展墻上有10個只有名字的空展板
1937年12月26日,在中共山東省委領導下,由廖容標、姚仲明、馬耀南等抗日將領率領的長山縣中學學生,在黑鐵山腳下的太平莊舉行了抗日武裝起義。上世紀八十年代,由徐向前元帥題名的“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被授予“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等稱號。
多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在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烈士英雄榜的展墻上,杜國建意外發現耿漢亭、陳鳳亭等10位抗日英烈只有名字沒有圖像的空展板。詢問后他得知,由于戰爭年代殘酷的生活環境,這些英烈沒能留下任何形象資料和影像資料,這讓對紅色文化有較深研究的杜國建深感遺憾。他當即決定,下一個創作主題是再現英雄的光輝形象,為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中沒有留下影像資料的英烈“造像”。
7年創作集齊黑鐵山抗日烈士“肖像圖譜”
從2005年起,杜國建開始走訪參加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現仍健在的老英雄,在為他們寫生畫像的同時,開始搜集物證和史料,但歷史久遠再加上社會變遷等種種因素,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的實物資料和人文資料極其匱乏。那些曾經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八路、老英雄也大多故去,這些都給英雄肖像的再現創作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
為確保英烈造像的真實性,杜國建在研究史料的基礎上,還輾轉走訪了英烈子女、后代、親友、戰友、老鄰居和老鄉親,搜集整理各種與先烈氣質、形象有關的資料。耿漢亭烈士是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的志士,1939年9月,已是營級干部的他在抗日戰爭中壯烈犧牲,年僅33歲。為給英雄造像,杜國建輾轉數月,找到了烈士原籍張店區房鎮鎮解營村,但耿漢亭烈士已沒有任何親友。正在杜國建遺憾時,耿漢亭烈士小時候的伙伴,同村參加過解放戰爭的86歲老人劉玉柱出現了,通過老人介紹,杜國建全面了解基本塑造出了耿漢亭烈士的精神面貌和形象特征。當他帶著為耿漢亭創作好的肖像作品再次來到解營村時,劉玉柱老人老淚縱橫地說:“你畫的太像了。這就是他。”
7年努力,2012年12月,杜國建共創作完成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烈士肖像、將軍畫像80余幅,其中10幅是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中沒有留下影像資料的英烈肖像(造像)。4月2日,他將10幅英烈肖像(造像)捐獻給了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烈士榜終于集齊了“肖像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