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鳳林(1899-1938)原名胡念祥,字儀亭。桓臺縣田莊鎮胡家村人。幼年入私塾,1919年入甘肅警監學校學習。畢業后回山東,為魯南道尹周仁壽的幕僚,歷任守備營營長、河北省鹽山縣警備隊長。后辭職還鄉。1928年任桓臺縣警備大隊副兼中隊長,多次率部擊退侵擾桓臺的兵匪。
1937年,日軍侵入山東后,他聯絡愛國志士,收繳潰兵武器,征集民間槍支,組建起一支近千人的抗日隊伍。1938年春,被收編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別動總隊華北游擊縱隊第十三支隊第十二梯隊,他任司令。
胡鳳林反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贊成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常以“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的道理教育部下,并與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真誠協作,共同抗日。1938年,他率部與敵作戰40余次,截火車、扒鐵路、攻據點、炸水塔、抓漢奸,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日軍對他恨之入骨,懸賞10萬元欲抓他。
1938年7月,他率部開赴四寶山一線布防。日軍糾集2000余人,于9月23日深夜分三路合擊。他率部奮起抵抗,終因眾寡懸殊,陣地被沖破,敵人從四面八方包圍上來,他指揮部隊邊打邊撤,至花山北麓,腿部中彈。面對數倍于己之敵,他毫無懼色,誓與敵以死相拼。這時八路軍三支隊一中部前來增援,胡鳳林萬分感奮。激戰中不幸中彈,英勇捐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