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鳳林(1899年—1938年) 原名胡念祥,字儀亭?;概_縣田莊鎮胡家村人。1919年入甘肅警監學校學習。畢業后回山東,為魯南道尹周仁壽的幕僚,歷任守備營營長、河北省鹽山縣警備隊長。后辭職還鄉。1928年任桓臺縣警備大隊副兼中隊長,多次率部擊退侵擾桓臺的兵匪。1937年,日軍入侵山東后,他聯絡愛國志士,收繳潰兵武器,征集民間槍支,組建起一支近千人的抗日隊伍。1938年春,被收編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別動總隊華北游擊縱隊第十三支隊第十二梯隊,胡鳳林任司令員。
胡鳳林反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贊成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常以“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的道理教育部下,并與八路軍山東縱隊真誠協作,共同抗日。1938年,他率部與敵作戰40余次,截火車、扒鐵路、攻據點、炸水塔、抓漢奸,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創建十二梯隊
1937年冬天,侵華日軍進占山東,各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告全國同胞書》的號召下,紛紛組織起來參軍參戰,支援抗日戰爭,抗日浪潮席卷各地,抗日歌聲傳遍四方。桓臺縣三區睦和莊鄉紳胡冠嵋(系國民黨員),在抗日浪潮鼓蕩下,燃發了愛國之志、報國之心,他發起“抗日救國”的號召,發動和組織了以當地地主武裝為基礎、國民黨為核心、舊軍人為骨干的武裝集團。胡冠嵋是文人,雖有立軍之志,卻無率軍之才,于是聘請了胡鳳林,并委以重任。
胡鳳林自1937年冬,已在唐山鎮組織了幾十人的抗日隊伍,被推為首領。當受胡冠嵋聘任到職后,他召來當初在桓臺縣警備隊的老部下張景琪、岳本瑞、趙叔武等人作為立軍骨干。是年底,編為一個大隊。
1938年2、3月間,胡鳳林部隊移駐桓臺縣三區棘托村。部隊隨著人員裝備的擴大、聲望的提高,逐漸成為一支初具規模的抗日軍隊伍。但因缺少一個光明正大的軍隊番號,使征糧無招,募捐無據,布告無印,外交無銜,公函無章,師出無名。工作中遇到了許多困難。此時,曾在三十年代早期,任國民黨桓臺縣黨部黨魁的王自衡建議,到博興縣找周勝芳(周勝芳過去是王自衡的頂頭上司,當時被委任為國民黨華北游擊縱隊第十三支隊司令,以博興縣的安家訾為其大本營),請他加委番號。胡冠嵋和胡鳳林隨命宋?;菪迺环猓型踝院廪煴及布姻?。
周勝芳加委后不久,便在棘托村召開了第十二梯隊成立大會。會上,任命胡鳳林為司令員,王自衡為副司令員,胡冠嵋為特派員,司令部下設兩個大隊;另設特務隊直屬司令部。到1938年5、6月間,隊伍擴大,增編第三大隊。此時戰士已達1000余人。
胡鳳林部隊通過各種關系,從濟南成通、成豐兩大公司,購買了各種機床,從小清河秘密運進麻大湖,還請來了濟南回鄉的車床工人和技師,先后在華溝、棘托、睦和莊等村辦起了兵工廠,遂步制造起槍支、迫擊炮、手榴彈、炮彈、地雷等武器,裝備了隊伍。
胡鳳林烈士遺像
胡鳳林在“桓臺縣立唐山小學”(唐一村)創建“十二梯隊”地址舊貌
胡鳳林烈士墓
浴血激戰日軍
1938年6月間,正當“麥子去了頭,高粱沒了牛”的時節,胡鳳林帶領十二梯隊的兩個大隊從四舍寨開赴桓臺東南鄉山區一帶駐扎,布置了長達三十多華里的防線,切斷了張店至湖田站以北的所有交通線;部隊天天在山頂挖戰溝、修堡壘,各要道路口埋設地雷,山頂上布哨,路口上設崗,與張店、湖田的日軍對壘。
胡鳳林布防不久,張店日軍三十多人,掩護“宣撫班”到喬莊、杜科村去宣傳他的“王道樂土”(即殺人越貨的強盜經)。事畢,騎洋馬配洋刀的日軍官帶領日軍直取四寶山。未到山腰就被十二梯隊居高臨下打得落花流水,逃回張店去了。之后,敵人曾多次進攻四寶山,均被打得狼狽逃竄。胡鳳林部隊學習了八路軍的游擊戰術,在三個多月里同敵人進行了三十多次戰斗,取得了很大的勝利。
盤踞張店的日軍,屢屢受挫,摸不清胡部的底細,故不敢貿然進攻,僅僅從張店向四寶山進行野炮轟擊,這對胡部無所損傷,卻堅定了胡鳳林陣地戰的信念。他多次下令加強挖戰溝、埋地雷、增崗加哨,以對抗敵人。殊不知,在敵強我弱重兵壓境的形勢下,實行陣地戰,這實為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原則所不允許,也為以后失敗埋下了種子。
胡鳳林為了抗日的需要,執行了國共合作與八路軍偕同作戰的方針。當中共廖容標司令帶隊在小清河殲滅日軍不久進駐荊家莊時,胡鳳林曾親去與廖容標祝賀,從此兩軍建立了聯絡關系,在楊家橋設立聯絡站互通情報。在胡部開進了東南山區后,與當地活動的八路軍游擊隊加強了聯系,互通情報,互相支援。
張店是日軍大本營,距四寶山有十華里之遠,湖田站距玉皇山也有十華里之遙。十二梯隊這種旗鼓相對的軍事行動,驚動了日軍旅團司令部牟田少佐,他感到長此下去必成為張店日軍的心腑之患。“臥榻之下豈容鼾睡”,于是調集了各處兵力,伺機對十二梯隊采取軍事圍攻。1938年9月24日,日軍的一個聯隊(相當于團)兵分四路向胡鳳林部隊展開了大合圍。
胡鳳林聞報,下令與日軍決戰。相持到傍午,敵數次增兵,終因眾寡懸殊,山區陣地被沖破。不得已轉站到花山,敵人從四面包圍上來。胡鳳林一面鼓動部下英勇殺敵,一面連連向敵人射擊,并沉著地指揮部隊邊打邊撤。至花山北麓,腿部中彈,面對數倍于己之敵,身處絕境而毫無懼色。他脫掉上衣,振臂高喊:“兄弟們,我們是中國人,決不在日寇面前示弱。寧死戰場,決不后退!”戰士們聞言,決心與敵以死相拼。
在危急時刻,八路軍游擊隊趕來救援。胡鳳林見友軍來援,萬分感奮,殺敵益勇。在激戰中,不幸前胸中彈,英勇捐軀,終年39歲。
?。◤埡lo 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