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三兄弟
“一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專打日本鬼,保護老百姓。”
這是抗日戰爭中流傳在小清河兩岸的民謠。說得是周村東邊膠濟鐵路邊上,有一個北旺莊,一家出了三個抗日英雄,他們是同胞兄弟。
大哥名叫馬耀南,生于一九零二年。年輕時的馬耀南溫文爾雅,風度翩翩。他是一位既有學識又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可是在“巴黎和會”上,竟然規定把德國在中國的一切特權轉交給日本,激起了廣大人民的強烈憤怒。十七歲的馬耀南正在文昌閣高等小學讀書,他向同學們和校方倡議罷課抗議,他組織師生上街游行示威,慷慨演講,高呼口號,“取消二十一條!”他和學生們一起到鋪號查禁日貨。后來到天津上大學時,成為天津極有聲望的學生領袖,畢業后當過大學教授,任過長山中學的校長。抗日戰爭爆發后,他和共產黨員姚仲明、廖容標一道,組織學生數百人舉行黑鐵山起義,他率領的抗日隊伍很快達到數千人,在周村、鄒平、長山、齊東、桓臺、高青等地打了許多勝仗,消滅了很多日偽軍。一九三九年七月,馬耀南在行軍途中夜宿桓臺縣牛旺莊,因為漢奸告密,遭到日偽軍合圍,在激戰中壯烈犧牲,年僅三十七歲。
二弟叫馬曉云,比大哥耀南小四歲,念過幾年私塾。十幾歲時學做生意,種田趕車,耕耩鋤割,樣樣拾得起放得下。他體魄健壯,性情豪爽,膽大心細,善于結交朋友。他從小練習武術,機智勇敢,二十多歲就練就一手好槍法。在酒席上酒杯拋向空中,舉槍擊中,騎車乘馬,槍打飛鳥,彈無虛發。十八歲時到天津參加了東北軍,作戰勇敢,幾年中升為營長。日寇占領周村后,他曾被日軍抓進城里,受盡嚴刑拷打,但他從未屈服。被營救釋放后,他在大哥帶領下參加了抗日斗爭,先后擔任過八路軍的支隊長、團長、軍分區司令員。后來,黨派他去延安抗大學習二年,周恩來副主席著想把他留在延安工作,他堅持要回山東抗日前線。畢業時朱德總司令親自送他上路,臨行時送給他一件皮大衣。回到山東后任清西軍分區副司令兼清西地區專員,一九四四年八月在高青縣大王莊與日寇作戰中犧牲,年僅三十八歲。
三弟馬天民,比二哥曉云小四歲。年輕時在長山城里開酒店,為人慷慨義氣,交友甚廣,在商界和四方之中很有名氣。一九三七年底參加抗日斗爭,先后擔任支隊長、獨立營營長,曾策動長山縣百余名維持會武裝起義。他率領獨立營在敵后與日寇開展游擊戰,懲治漢奸,籌集軍餉武器,使敵人聞風喪膽。一九三九年九月,三支隊為解決后勤供應,派馬天民帶領少數武裝人員到家鄉募集糧食彈藥。這時周村一帶是敵占區,九月十四日在周村西北的小辛莊工作時,被叛徒出賣,遭日寇襲擊,壯烈犧牲,年僅二十九歲。
黑鐵山起義之初,起義部隊缺吃缺穿缺武器,是一支空手攥拳的“大褂子隊”。馬耀南回到家里,向家人宣傳民族救亡大義,一家人全力支持。馬天民將長山城里恒盛酒店的一百塊大洋交給了大哥,馬耀南夫人王氏,二弟媳石光,三弟媳朱明,母親安氏也都拿出了自己舍不得花的私房錢,馬耀南又在本村富戶中籌集了一部分錢,一共湊了五百塊大洋,馬曉云拿出籌集到的三枝手槍交給了大哥。這筆錢和三支手槍為剛剛成立的部隊的生存和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地人都說,馬司令一家真是毀家以紓國難?。?/span>
建國后,“一馬三司令”的遺骨被安放在周村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