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冬,徐向前、朱瑞與山東縱隊政委黎玉等合影
徐向前、朱瑞就職通電
八路軍第一縱隊成立。中共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為統一指揮山東和蘇北地區的八路軍各部隊,決定組建八路軍第一縱隊。1939年8月1日,第一縱隊正式成立。徐向前和朱瑞分別任司令員和政治委員。10月,八路軍第一縱隊機關和山東縱隊機關合署辦公,徐向前和朱瑞以第一縱隊的名義直接指揮山東縱隊所屬部隊。1940年6月,徐向前返回延安。1941年1月,八路軍第一縱隊番號取消。在八路軍主力部隊入魯作戰的同時,山東縱隊在魯中、魯東南、清河、膠東等地大力開展游擊戰爭,擴大了根據地。山東縱隊在擴展根據地的斗爭中也發展了自己。到1940年秋,縱隊下轄4個旅、4個支隊和兩個直屬特務團,共計5.4萬余人。為適應抗戰形勢和發展、鞏固抗日根據地的需要,山東縱隊根據八路軍總部的訓令,自1939年2月開始,先后進行了五期整軍,促進了山東縱隊的正規化建設,提高了戰斗力。中共山東分局和山東縱隊高度重視地方武裝和人民武裝建設,自1939年底,山東抗日根據地武裝自衛團已達10萬余人,地方武裝也有所發展,戰斗力逐漸提高。
1940年,一一五師在魯南召開軍事干部會議。圖為代師長陳光講話
八路軍一一五師進行整編。八路軍一一五師主力入魯后,部隊很快發展,至1940年10月下旬,部隊統一整編為六個教導旅,兵員達7萬多人。
山東縱隊組團到一一五師參觀學習
山東縱隊發展壯大。在八路軍主力部隊入魯作戰的同時,山東縱隊大力開展游擊戰爭,擴大了根據地,壯大了抗日力量。到1940年秋,縱隊下轄四個旅、四個支隊和兩個直屬特務團,共計5.4萬余人。
1940年5月八路軍冀魯豫支隊部分領導人合影。左起:昌炳桂、劉震、楊得志、吳信泉、盧紹武、崔田民、李雪三、覃健
冀魯豫八路軍的發展壯大。1939年2月,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代旅長楊得志、政治部主任崔田民等奉命率六八七、六八八團到達曹縣西北桃園集、劉崗一帶后,和地方武裝合編為八路軍冀魯豫支隊,楊得志任司令員,連續取得反日偽軍“掃蕩”的勝利。到年底,部隊擴大到7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