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政治限制和軍事進攻,堅持團結抗戰,山東分局及各級黨組織認真總結抗戰工作的經驗教訓,明確了組織進步力量、爭取中間分子、打擊頑固派的統戰工作方針。
于學忠
常恩多
開展對于學忠部的統戰工作
在西安事變前后,于學忠就與共產黨建立了較好的關系。于學忠及其所部廣大官兵,具有比較強烈的民族意識,抗戰比較積極。于學忠本人不滿蔣介石的反共政策,采取了“既不紅,又不藍,三條道路走中間”的政治態度。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山東分局和山東縱隊對于學忠及其所屬各部官兵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團結和爭取工作。1939年5月,根據山東分局的指示,魯東南特委書記高克亭會見駐莒縣的于學忠部第五十七軍一一一師師長常恩多,共同商定:雙方互通情報,互相支持,共同抗日。于學忠率部入魯后,八路軍山東縱隊在其駐地貼出“歡迎東北軍堅持敵后抗戰”的標語,組織群眾歡迎慰問,山東縱隊指揮張經武等還到魯蘇戰區總部看望于學忠。羅榮桓幾次派人看望一一二師師長霍守義。山東縱隊政治部聯絡部部長姚仲明也曾前去看望并做該師馬萬珍旅長的工作,幫其建立了青年隊和軍人俱樂部。在1939年6月魯中反“掃蕩”中,八路軍及時給于學忠部通報敵情,積極打擊和牽制來敵,策應于部作戰,戰后又幫助于部收容失散人員,整理部隊。當于學忠部與國民黨大后方的交通被日軍封鎖,經濟發生困難時,八路軍主動派部隊護送其交通人員通過日軍封鎖線。當于學忠部遭到蔣介石、沈鴻烈排擠時,八路軍從各個方面支持其抵制和擺脫國民黨頑固派的壓力。于學忠在山東期間,雖其部下孫煥彩、張本枝曾制造反共、反八路軍事件,但總體上來說屬于中間勢力,共產黨對其一直采取爭取團結的方針。
羅榮桓等與魯南著名抗日民主人士孔昭同志的高級參議彭畏三合影,左起,陳士榘、陳光、彭畏三、羅榮桓
孔昭同
團結爭取地方實力派
在團結爭取于學忠的同時,山東共產黨組織還努力團結爭取山東的一些地方實力派。在魯南,山東縱隊多次派人做國民黨專員張里元的工作,團結張里元共同抗戰,保持了一段較好的統戰關系,使得1939年魯南地區黨組織和抗日武裝在抱犢崮山區得以壯大和發展。但最終當涉及到他個人的實力和地盤時,他還是走向了反動。第一一五師到魯南后,羅榮桓積極爭取當地知名人士孔昭同、萬春圃等共同抗日,孔昭同部接受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領導,萬春圃把苦心經營多年的部隊全部交給八路軍指揮。在膠東,爭取了地方實力派姜黎川與共產黨聯合抗日。在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不僅抗日根據地內的一些開明士紳、中小工商業者積極同共產黨合作抗日,而且大批名流學者、愛國進步人士也先后來抗日根據地工作,壯大了抗日力量,推進了開辟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工作。
抗戰故事:孔昭同為抗日捐光家產
孔昭同曾任北洋政府師長。全國抗戰初期,孔昭同捐資為在滕縣抗日的川軍趕制手套,連兒女的新婚棉被也獻了出來。1938年3月,日軍進攻滕縣,孔昭同的兩個兒子遭日軍飛機轟炸遇難。孔昭同變賣家產,在滕縣山區組織抗日武裝,與日、偽軍作戰三四十次。1939年3月22日,孔昭同率部在滕縣龍嶺山下與一百多名日軍遭遇,他赤膊上陣,親率戰士與敵廝殺。1940年2月,孔昭同所部接受八路軍改編,任第一一五師曲泗鄒滕費五縣游擊隊司令。后因操勞過度,積勞成疾,于1940年11月11日與世長辭。
羅榮桓讓雞湯給彭畏三
1939年冬,八路軍一一五師高級參議彭畏三患重病,炊事班端來了一碗雞湯讓他補補身子。彭畏三說:“現在這么困難,我不能搞特殊,我不喝。”羅榮桓命令他把雞湯喝了下去。事后,彭畏三才知道,原來羅榮桓也得了病,是房東萬春圃燉了雞湯送給羅榮桓。羅榮桓推辭不過,就讓炊事員把雞湯端給了彭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