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黨的建設。1939年8月,為統一山東黨政軍群各系統的領導,山東軍政委員會成立,朱瑞、羅榮桓先后任書記。10月,郭洪濤去延安后,朱瑞接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與此同時,山東各地黨組織建設加強,到1943年3月,先后成立了膠東、魯西、蘇皖、蘇魯豫、魯南、魯中、清河、冀魯邊、濱海等區黨委。圖為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山東軍政委員會及各戰略區黨委主要領導人:上排左起羅榮桓、朱瑞、符竹庭、林浩,下排左起:王文、王麓水、張霖之、趙镈、羅舜初。
魯西北、泰西行政委員會成立。1939年10月25日,魯西北各縣代表170余人在館陶舉行會議,選舉產生了魯西北行政委員會,張維翰當選為主任,統一了魯西黃河以北地區抗日民主政權的領導。11月30日,泰西行政委員會成立,段君毅任主任,統一了魯西黃河以南地區抗日民主政權的領導。
《大眾日報》關于聯合大會的報道
山東省聯合大會召開,全省抗日民主政權正式成立。1940年7月26日,山東各界代表參加的山東省聯合大會在沂臨邊縣(今沂南縣)青駝寺鎮召開,8月26日在孫祖鎮閉幕。大會選舉產生了山東省臨時參議會和山東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簡稱省“戰工會”)。山東省統一的抗日民主政權的成立,標志著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正式形成。
抗日根據地普遍建立了民主政權,人民大眾第一次當家做了主人,圖為莒南縣群眾在民主選舉縣長。
建立民主政權。抗戰初期,中共山東地方組織對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充分,沒有抓住國民黨地方政權瓦解的有利時機及時建立政權。在中央的強調下,山東黨組織抓住國民黨地方政府官員在1939年6月日軍魯中大“掃蕩”中紛紛棄職潛逃、大批政權垮臺的時機,加強了抗日民主政權建設。到1940年7月,根據地內成立了9個專員公署、66個縣級抗日民主政府及300多個區鄉抗日政府。
大眾日報創刊號
北海銀行工作車間一角
經濟和宣傳文化教育建設。在此期間,山東抗日根據地加強財政經濟建設,統一了財政經濟制度,建立了北海銀行,創辦了一些兵工廠和小型日用品工業;加強宣傳文化工作,創辦了一批抗戰報刊,出版了一批圖書,成立了魯迅藝術學校和文藝團體;發展教育事業,加強了對黨員干部的教育和培養,恢復發展了普通教育,頒布了《山東省戰時國民教育實施方案》,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教育工作逐步走向正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