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清河區北海銀行,是1941年冬由博興縣牛家村遷來今我東營地區的。在這里,因日偽的破壞,環境變化,曾6次遷址,幾度沉浮,終于堅持下來,擔負起了金融斗爭任務,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斗爭。
據史料記載:清河區北海銀行于1940年曾一度設在現淄博市臨淄區北羊鄉許莊共產黨員許紹先家的地下室,秘密印刷發行“益壽臨廣四縣邊區流通輔卷”,也印刷了部分北海銀行票。雖四周幾里地是敵人的據點,長達8個月,未被敵人發現。至1941年2月,臨淄縣獨立營營長王硯田叛變后,印鈔廠轉移到博興縣牛家村。此時廣北已是比較鞏固的抗日根據地,同年冬遷來廣北縣十區王崗村、北辛莊(現均屬東營區六戶鎮)。從此,清河區北海銀行及其印鈔廠,在艱苦的環境里輾轉于今東營地區,開辟了另一條抗日戰線——金融斗爭。
抗日初期,社會上流通的是國民黨三大銀行(中央、中國、交通)及后來的農民銀行幣,通稱“法幣”。在敵占區流通的是日本侵略者印制的“準備銀行”幣。由于政治混亂,通貨日趨膨脹,法幣充斥市場,致使物價飛漲,民不聊生。1940年共產黨、八路軍來廣北墾區建立了根據地,日偽視為眼中釘,除對根據地屢次“掃蕩”外還實行經濟封鎖。此時,軍隊打仗,民主政府施政都急需資金,北海銀行遷來廣北縣十區王崗、北辛村后,清河專署積極采取措施占領金融市場,發動群眾和部分商人攜帶法幣到敵占區去,采購軍需民用物資,讓法幣外流。一度隨著北海幣投入市場,法幣逐步貶值。
對此,敵人恨之入骨,1942年2月3日,盤踞三里莊的偽十六旅成建基部,對駐北辛村銀行采用化裝偷襲的手段,擄去我銀行部分人員,搶掠了機械、票版,大量印制“北海銀行幣”,到社會上搶購物資,不僅根據地金融市場一度混亂,而且北海幣信譽也受到一定影響。為了迅速扭轉這種局面,清河區黨委、行署決定,從清河區黨委主辦的《群眾報》社印刷廠中抽調了部分人員和機器,派人去膠東行署聯系,膠東北海銀行聞訊后,給了技術和物力的大力支援,又通過商人到敵占區去購置了印刷材料。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轉移到墾區的八大組(退現永安鎮)以東的惠魯村建起了印鈔廠。時間緊迫,來不及基本建設,廠房和設備非常簡陋,只有三部石印機,用腳蹬鉛印機印號碼。為排除成建基印的偽“北海幣”,初印制“益壽臨廣流通幣”,后改印“清河區流通券”。印鈔廠接受敵人偽裝偷襲的教訓,配備了警衛排,任錫明任指導員;同時,完善了銀行機構,設了發行科、會計科、出納科。發行科科長是銀行主要負責人之一,由老共產黨員劉考文擔任(后曾任山東省建委勞資處處長)。會計科長薛品三,指導員曹子明。印刷廠設有印刷股、保管股、鑒定股和警衛排。這時有黨員15名,建立了黨支部,書記曹子明。鑒定股責任重大,擔負正點、核對工作,股長由劉敬石同志擔任。那時日偽不斷對根據地進行“掃蕩”。1942年冬,印鈔廠又遭浩劫,全部廠房被日偽燒光。但由于對敵人的這次“掃蕩”已經得到情報,人員和機器早已疏散隱藏,沒造成重大損失。為保證安全,于1943年5月印鈔廠又遷到靠近海邊非常偏僻的楊家村。發行科、會計科仍在惠魯,實行分散工作布局。
1943年9月,根據抗日形勢的發展,根據地的擴大,將冀魯邊區北海銀行合并于北海銀行,印刷廠仍在楊家村。行長由冀魯邊區行長李聘周同志擔任,曹子明、侯蔭南先后任指導員并兼任副行長,還增設了總務股,人員發展到了80余人,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在原石印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鉛印。車間分裁紙組、石印組、鉛印組。票面有“北海銀行”四個字外加印“渤海”標印,分壹角、叁角、伍 角、壹圓4種券額。印刷技術大大提高,圖案花紋新穎,幣紙厚實耐用。北海幣(群眾也稱本位幣)信譽大大提高,流通范圍也越來越廣。1943年冬,日偽在廣北和墾區的“21天大掃蕩”中,北海銀行在楊家村的印鈔廠,再一次遭到嚴重破壞,人員也有較大傷亡,但印鈔廠的同志們斗志更堅強了,日偽“掃蕩”后,迅速投入了重建,很快恢復了生產。1944年春,廠址再次遷往畢家嘴、老爺廟時,印鈔廠規模更大了,工作人員達百余人,分設了辦公室、印刷部、成品部等機構。
1944年,清河區與冀魯邊區合并為渤海區,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節節勝利,日本侵略者正面戰場自顧不暇,后方實力空虛,渤海軍區主力部隊發動了夏季攻勢,至8月中旬,摧毀了以利津城為中心的十余處日偽據點,消滅了日軍督守分遣小隊和駐扎魯北的華北綏靖八集團軍二十七團,整個渤海區抗日斗爭形勢有了大的轉折。隨著抗日根據地形勢的穩定,北海幣(因各地區不相統一,曾在票面上加印“膠東”、“渤海”、“魯中”、“濱?!钡茸謽樱覀儾澈^的印鈔是“渤海”),成了主要流通貨幣。
1945年春,清河區北海銀行印鈔廠又遷到蒲臺四區萬家村(今屬東營區史口鎮)。這里曾是廣、博、蒲三邊政府所在地。廠房設在原“戰時抗日小學”的四合院內,銀行辦事處設在本村曲文賓的宅子里,警衛排駐鄰近萬家村的后王村。由魯南調來的王子芹同志任行長,侯蔭南任副行長,曹子明負責印鈔廠工作。這時的北海銀行印鈔廠,從管理到生產日趨正規。同年底又遷到利津城。1946年3月從渤海行署在史口辦的裕大印刷局中抽調了4部印刷機器和部分工人,還從新華印刷廠、惠民縣印刷廠調來數名技工,組成了北海銀行第二印鈔廠,住利津城北門里路東當鋪大院,原印鈔廠為第一印鈔廠,住利津城南門里路西。
在抗戰勝利后,清河北海銀行印制的北海幣消除了各地區字樣,實現了全省統一發行、流通。1948年11月,北海幣為山東和華中地區本位幣,同樣12月與華北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合并,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北海幣按100元折合人民幣1元(舊幣)的比價收兌。清河區北海銀行在東宮地區艱苦斗爭的7年,是東營史冊上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