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精品一区_黄色免费在线观看网址_亚洲免费在线看_亚洲成人一区在线观看_黄色四虎_亚洲爽爽

手機APP微博二維碼

抗戰時期的廣北縣委縣政府及其工作概況

2015-06-23 15:19:00來源: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作者:景洪訓

  1939年底,八路軍抗日游擊山東縱隊第三支隊經過艱苦的努力,在清河區的清水泊地區和鄒平、長山、高苑一帶,基本站住了腳,但是主要活動范圍仍局限于膠濟鐵路以北、小清河以南的狹長地帶,東西長,南北短,處在敵人夾擊的被動地位。為了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山東分局做出決定,清河特委和三支隊必須迅速改變根據地局限于小清河與膠濟路之間東西一條線的不利局面,堅決向小清河以北至黃河兩岸發展,打通與冀魯地區的聯系,以擴大和建立鞏固的抗日根據地,長期堅持平原游擊戰爭。

  1940年2月,山東縱隊清河區第六軍分區司令員馬千里同志帶領小分隊,偷渡小清河,進入了博興地區。接著東路部隊從牛頭鎮、央上、臺頭一帶出發,突破國民黨投降派部隊在小清河兩岸的堵截,從三岔、高兒港附近勝利渡過小清河,很快插到了廣饒的北部和博興的北部,從此,楊國夫、景曉村領導的山東清河軍區就活動在廣饒北部的今東營區一帶,逐漸建立起了鞏固的廣北根據地。

  廣北黨組織的建立

  為了配合部隊開辟廣北根據地,1940年7月份,廣饒縣委決定抽調劉紹九、劉梅玉、聶省三、成汝貴、李福齋等十三名干部組成廣北工作團,負責人劉紹九、劉梅玉,警衛人員從廣饒縣通訊班抽調,隊長耿子甫。工作團從廣饒劉集出發,經過馬頭從三岔過小清河,先住萬屋,派人在斜里巴與主力部隊取得聯系。根據情況,工作團決定先開辟廣饒六區的工作,因為六區在封家、閆家、芬里、燕爾口、陳官一帶,和博興縣的閆坊、樓子韓一帶接壤,便于和博興相互支援開展工作。

  廣北工作團到廣北半個多月以后,廣饒縣委又派去了第二個工作團,有四、五十人。此后,廣北工作團分成三個中隊,廣饒六區、廣饒七區、廣饒八區各一個中隊。當時廣北工作團的主要工作一是進行抗日宣傳,講形勢,講共產黨、八路軍的抗日主張,使群眾堅定抗日必勝的信心;二是改造建立村政權,原來有村政權的加以改造,沒有的立即建立;三是建立農救會、婦救會、青救會、兒童團、自衛團等群眾組織。當時有的村很難找到可靠的負責人,明知道不可靠,也得先建立起來,以后發展積極分子后再改造;四是發現和培養訓練積極分子。開辦積極分子培訓班,每期十天到半個月,地點在今西范、辛集、賈楊李等村;五是發展黨員,在條件成熟的村建立黨支部。

  工作團經過兩個多月的工作,到1940年9月份,廣北六區區委、區公所首先成立,傅春岳任區委書記,李立夫任區長。十月份,七區區委、區公所成立,書記燕漢民,區長燕簡齋。11月份,八區成立區委、區公所,書記張覺民,區長杜啟民。三個區的黨政機關建立后,廣北工作團即撤消了。1941年1月,清河區地委派高明同志來傳達上級指示,宣布成立廣北縣委,縣委由五人組成,書記張力群,組織部長王節亭,宣傳部長張覺民,行署主任趙子謙,民運部長王瑞鋒。廣北縣委成立后,對外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駐廣北辦事處”,張力群任主任,實際上就是廣北縣委。

  廣北行署成立沒有開會,是湊合起來的,有了行署主任,今天配一個,明天配一個,慢慢地就湊起來了。縣委、縣政府成立以后,其它的群眾組織如青救會、婦救會、農救會等也相繼成立了。、

  廣北的統戰工作

  廣北是封建統治比較長,文化落后的地區。那時廣南很少有念私塾的了,可廣北很少有學校,七、八歲的孩子還是念“學而時習之”、“關關雎鳩”等,廣南婦女早已剪了纂,十三、四歲就沒有纏腳的了,可廣北十一、二歲的小姑娘還纏著腳。廣北的封建勢力相當嚴重,像賈子芝的父親(外號北洼王、商吉堂、翟培卿、馬德仁、“四天爺爺”隋家驤等都是有影響的人物。廣北還是成建基的老巢,他在這里有很大的勢力,周圍村子里許多人在他部隊里當兵,也有些地方實力人物與其有勾結。因此廣北縣委縣政府成立后,非常重視統戰和宣傳工作。首先發動群眾,建立各種群眾抗日團體,并開始建立學校,發展教育,初步整頓鄉村政權。通過向廣大群眾反復進行團結抗戰的教育,廣泛宣傳黨中央關于“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政治主張,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分裂和倒退行為,號召人民行動起來,團結一致,支援抗戰。特別注重做一些上層人物的工作,他們都是些土皇上,一舉一動在當地很有影響,在群眾還未發動起來之前,我們搞點什么活動,他們不表態是很難開展的。因此經常召集他們開座談會,當時叫“士紳名流座談會”,楊國夫、景曉村、李人鳳、劉其人等清河區的負責同志經常到會講話,講共產黨的政策,講國際國內形勢,要求他們站的高一點,遠一點,不要站到人民群眾的對立面。

  隨著統戰工作的深入,廣北比較有影響的人物出現了分化,有的支持共產黨,如今牛莊鎮東隋村的隋夢樓,是個前清秀才,曾在河北做過官,是個比較開明的士紳。他提倡教育,懂得中醫。通過對他講政策,談形勢,思想轉變很快。他看過毛主席的《論持久戰》后說,毛主席很英明,對國家大事了如指掌,有這樣的人領導,抗戰定會成功。后來當了廣北縣參議會的參議長。另一種抗日不怎么積極,但也不搞破壞活動,如岳植三、郭梅村、丁化南、馮統一等。還有一種就是投靠敵人,站到了人民的對立面。如東隋村的“四天爺爺”隋家驤和“五閻王”XXX,死心蹋地投靠敵人,和我黨政策唱反調,因此發動群眾狠狠斗爭他們,后來“五閻王”自殺了,群眾還把一口鍘刀劈在了他的棺材上。

  在爭取頭面人物,批斗反面人物的同時,還開展瓦解、爭取敵偽人員的工作。因為廣北在成建基隊伍里當兵的很多,一個人又有很多親戚,做好這個工作意義很大。經過兩、三年的分化瓦解工作,成建基的隊伍由一千多人,減少到七百人。抗戰時期的統戰工作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因此對商業采取了保護政策,象油坊、藥鋪、軋花坊等,支持他們發展,他們對根據地也有幫助。

  廣北的地方武裝

  1940年2月,三支隊渡過小清河以后,一直活動在廣北一帶。除去主力部隊外,廣北的群眾地方武裝發展也非常迅速。廣北縣委縣政府剛成立不久,首先把六區、七區兩個區中隊抽調上來,組成了縣大隊,縣長門金甲兼任大隊長。當時,縣大隊有七、八十人,因為大多數戰士家鄉觀念比較強,不愿意離開本區,所以隊伍就輪換著在兩個區住,戰斗力也不太強。隨著對敵斗爭的鍛煉和思想教育的深入,這支部隊人員迅速增加,戰斗力有了很大提高,1945年抗戰勝利后,擴編為廣饒獨立營,門金甲兼任獨立營營長,張力群任教導員。

  1943年夏初,清河行署公安局派霍瑛、韓瑞章、徐勝、王光亭、張立善、錢瑛、劉云濤等十人到廣北,于這年夏天在牛莊成立了廣北公安局,霍瑛任局長。徐勝協助局長工作,主管審訊犯人。幾個月以后,廣北公安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成立了政衛隊,下設三個班。政衛隊在當時的廣北公安局起著很大的作用,因為廣北公安局剛成立時人員很少,直到1945年春天局里才設了偵察股、審訊股。因此,他們除了看押、逮捕、轉送犯人,維護社會治安,保衛機關首長安全外,經常抽調戰士到局里執行臨時性的偵察、追捕、跟蹤匪特等任務,參加縣里組織的短期武工隊,開展反奸除霸、防特、減租減息、擾亂敵人、開辟根據地等工作。如1944年農歷臘月,根據可靠情報,成建基的副官成連干到了小清河南秦王村,局長霍瑛指示政衛隊隊長韓瑞章,帶著兩個班渡過小清河,到秦王村,找到了成連干的住處,從被窩里逮住了他,繳了他的槍,成連于的哨兵在秦王村街上執勤也被活捉了兩個,給了成建基很大打擊。1945年夏天,日偽軍下鄉催糧搶糧,并百般阻撓群眾向根據地提供給養,在麥收期間,縣委書記張力群和局長霍瑛,指示政衛隊隊長韓瑞章領一個班到廣饒四區三水口一帶催要四十萬斤公糧,但是當時許多村的村長保長害怕偽軍的命令,有些樂意聽共產黨話的人,怕有人告密,也嚇得東躲西藏,找不著人,政衛隊在當地地下黨的幫助下,首先對偽村長、偽保長開展工作,闡明我黨的政策,揭露日本鬼子的罪行,號召凡是有良心的中國人,應團結一致,共同打擊日本鬼子,擁護共產黨八路軍,支援革命,爭取早日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國。同時對極為反動的偽村長,給予堅決的打擊,如高劉村的偽村長劉世秀,經常向日偽告密,破壞、阻撓征收工作,在一次村長會議上,當場處決了劉世秀。四十萬斤公糧順利地收齊,運到小清河北的廣北根據地。

  廣北根據地的基層群眾武裝發展也極為迅速,廣北縣委、縣政府成立不久,就成立了武裝科,接著遵照上級黨組織關于鞏固、擴大抗日根據地的指示,開始村村建立抗日自衛武裝組織,簡稱自衛團,在自衛武裝的基礎上開始在青年中發展民兵,縣委、縣政府機關經常在八區一帶活動,民兵組織的建立就是從這個區開始的。隨后縣區武裝組織也相應健全了。1942年8月15日,廣北縣武裝科改組為武委會,高峰任主任,王榮村任副主任,武委會下設參工股,股長馮國良;政工股,股長王述賓;秘書股,股長顏瑞生。另外還有個通迅班。1945年春,縣武委會又改建為武裝部,負責人仍是高峰和王榮村。

  群眾武裝根據對敵形勢的需要,首先建立自己武裝的聯合組織,重點是發展民兵(開始不叫民兵,叫青抗先基干隊),在民兵基礎上又組織了基干民兵,挑的都是年輕身體棒的小伙子?;擅癖鋫洳綐尯褪至駨棧綍r進行組織紀律教育,向正規部隊學習。部隊也經常訓練、武裝民兵,民兵非常樂意同部隊一起進行實戰學習。武裝部也經常分地區組織民兵搞射擊、投彈、埋地雷演練。

  廣北的民兵組織,隨著斗爭的深入不斷發展壯大,在整個廣北的革命斗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平時實行勞武結合,一手拿鋤,一手拿槍,發展生產,保衛生產,保衛麥收和秋收,博得了群眾的普遍贊揚,也極大地震懾了敵人,使敵特不敢輕易潛入我根據地。在反“掃蕩”中,巧妙地襲擊干擾敵人,組織群眾空舍清野,掩護群眾轉移,保衛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破壞公路橋梁,打亂了敵人的行動計劃,配合清河區主力部隊,拔掉了敵人在廣北根據地十多處據點,粉碎了敵人“蠶食”我根據地的陰謀。

  1940年,廣北地區有的地方開始挖抗日溝,民兵組織建立以后,積極和廣大群眾開展大挖抗日溝活動,開始挖小溝,以后挖大的干溝,主干溝里能走大車,有的溝里還設計了掩體,修上臺階??谷諟峡v橫交錯,村村相通,在平原戰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敵人“掃蕩”時從溝里走,往往踏上地雷,以后就不敢再下溝了,而我們熟悉情況,可以隨意來往,憑借幾千里的抗日溝,廣北地區的斗爭越來越活躍,多次受到山東省領導同志的好評。

  巧擺地雷陣,也是民兵組織的一種斗爭形勢。從六區到北隋、牛莊有一條大路,經常走鬼子的汽車。當地的民兵就在路上埋了地雷,有時炸壞了他們的汽車輪子,后來,鬼子在公路上跑汽車時,先叫老牛拉著碌碡在汽車前開路,汽車跑的還不如人快。1940年十月份,牛莊鎮辛集村民兵隊長張漢富等組織的邵橋地雷戰,炸死炸傷“掃蕩”的日偽七、八人,出其不意地打擊了敵人的威風,在清河地區震動很大,這一事跡在清河區《群眾報》上做了報導,并印成連環畫報發至各地。碑寺口的民兵炸鬼子也是很有名的。這村有鬼子的據點,村兩頭大寺廟前有個大灣,婦女們經常在灣邊洗衣服,而一些日本兵竟經常光著屁股在灣里洗澡,不時跑上來,坐到一棵大槐樹底下的磚石上,洋洋得意。民兵們摸到這一規律以后,便偷著在磚下埋上了地雷,結果炸爛了一個日本兵,炸傷了一個,從此他們再不敢放肆了。當時民兵手里的地雷數量很少,為了解決炸藥問題,由清河軍區武委會提議,在何家與牛莊、車里之間的地里建了炸藥廠,負責人是劉西元和王柳祥,有了這個廠擺地雷陣就更有條件了。

  在對敵斗爭中,民兵采取的是“敵進我退、敵退我打、敵住我擾”的辦法,始終實行村自衛戰,村村聯防,平時組織民兵開展創模范村和模范民兵活動,各村都有練兵場,正規部隊來后跟著一起練,有戰斗,民兵積極配合,在戰斗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廣北群眾武裝組織越來越壯大。

  廣北的糧食工作

  1941年,廣北行署成立了財政科、糧食科,隋奎文同志任糧食科長,當時的糧食工作就是向各村要糧食,黨組織對這項工作抓得很緊。從北隋、牛莊向西至高、勞、商,向北至丁家、大小宋一帶土地不錯,經常住在那里的三支隊司令部和廣北縣委縣政府的工作人員吃穿都靠這一帶供應。一直到解放戰爭時,廣北每年都調出很多糧食。所以廣北地區盡管鹽堿地那么多,但他們在糧食供應上是做出了很大貢獻的。

  廣北的糧食工作之所以取得這樣大的成績,主要是黨組織對這項工作非常重視,一開糧食工作會議,縣委書記張力群,縣長門金甲等都親自到會講話。

  剛開始,征糧方法是實行攤派,即縣區分下一個數去再由各村長分到戶。通過實踐,發現這種方法很不合理,因為當時我們的政權還很不鞏固,富戶權勢大,糧食往往攤派到窮人身上的多,所以征糧辦法就改成“甲乙兩種合理負擔”。歷史上沿用的國民黨的征糧辦法是按銀兩負擔制。這種制度是把土地劃成等級,折算成銀兩,有多少銀兩的地就征多少銀兩的糧。這種按地攤派的辦法看似公正,但實際上并不合理。因為過去的地主買窮人的地,光買地不買銀兩,即光要你的地不要你地上帶的稅。窮人等錢用,只好留下“銀兩”把地賣了。所以按銀兩征糧,實際上對富戶有利,時間不長,就廢除了按銀兩負擔制。

  黨的政策是“有人的出人,有糧的出糧,有錢的出錢”。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征糧辦法改成實行“乙種合理負擔制”,就是選出評委會,劃分地段,評議地質,丈量土地,按地畝數和地的質量拿糧。為了評得準確,評委會找上一些老人參加,工作做得很細致。以后覺得這種辦法還是不符合“有人出人,有糧出糧,有錢出錢”的方針,便又改成“甲種合理負擔”。這種方法也叫“累進法”。比方一畝地拿5斤糧食,二畝地就拿15斤,三畝地就拿30斤,即地越多的,每畝地拿的糧食就越多。這種辦法窮人都很贊成,地主、富戶雖然很不滿意,因為這個辦法比較合理,又加上我們的軍隊駐在那里,他們只好向外拿。

  廣北地區鹽堿地很多,但邊緣地區土地較好,只是離敵人的據點都很近,如六區靠小清河,離蒲臺很近,土地好,敵人的力量比較強大,敵我雙方圍繞糧食問題展開激烈的斗爭,我們在這些地方主要采取武裝征糧的辦法,三支隊特務營每年都積極配合到邊緣地區征糧。

  在邊緣地區能征到糧食的另一個原因是那里的群眾基礎很好,雖然村長都是兩面的,既應付我們,也應付敵人,但群眾是站在我們這一邊的。斗爭比較尖銳的是靠近三里莊一帶的村莊,敵人經常去破壞、阻撓。有一次,廣北縣糧食科科長隋奎文只身帶一支手槍到丁莊村了解征糧工作,到那里,村長緊張地拉他到一個隱避的地方好好招待,回來后才知道當時成建基的七、八個人在村公所吃飯催糧。

  糧食征上來一是供應縣里的工作人員,二是供應部隊和各群眾團體。那時規定縣工作人員每人一天二斤或二斤半糧食,由于大多是青年,又沒有多少菜吃,光吃干糧一頓能吃一斤多。當時的財政制度都非常嚴格,按人頭發給糧票,一般不準超過,不夠了可以再加,節余的要交上。其他群眾團體用了村里的糧食就開條子蓋章,以后村長拿條子到區里算賬。此外,征收的糧食還供民夫使用,如挖抗日溝的民工,是由公家撥給糧食,再就是上調部隊,供應清河區黨政機關和部隊。

  廣北縣糧食機構的設置,先叫糧秣科,后改為糧食科。區和各村都有糧秣員,工作上除受縣委、縣政府領導外,還受清河專署糧食科的領導。為了加強糧食的供應,廣北縣在黃家、北隋、牛莊、西龐等村設了糧庫,幾乎每個區都有,每個庫有三四個人專門負責,有糧庫主任、會計,叫糧庫實際上并沒有倉庫,糧食分散存放在各戶,由村糧秣員負責,需要調糧時,就告訴各村的糧秣員。這樣在惡劣的環境下,可以防止敵人的破壞。“糧庫”也是流動的,糧秣員背著賬本,這里顛那里跑。

  糧秣科的任務除征糧外,還組織大生產和積極配合反“掃蕩”。得到敵人“掃蕩”的情報后,組織群眾搞“堅壁清野”,把重要的物資埋藏起來,實際主要是藏糧食,使敵人來了吃不上飯。敵人走了以后再挖出來。這是與敵人斗爭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黨性的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向群眾要糧也不是無限的,一般一百個人養一到兩個兵,這樣群眾交糧任務不算重。象馬家屋、萬兒莊、燕兒口等村莊,群眾生活很苦,老百姓吃黃蓿菜種子,一般不征他們的糧。時家、譚家、東武、大杜、小杜、西商、勞家、油郭、辛集一帶生活比較好,征糧就多一些。在抗日戰爭時期,由于廣北人民的貢獻,廣北縣委、縣政府沒有在糧食上犯過愁,這對根據地的建設和鞏固起了重要的作用。

  廣北的教育

  廣北縣委、縣政府成立以后,注重教育工作,成立了教育科,教育科科長王力夫,各區都配備了文教助理員,都建立了一處中心小學。中心小學有的是完小,有的是初小。以后除了被日偽占據的村莊以外,各村逐漸都有了小學。當時大多數學校條件很差,沒有課桌和板凳。

  學校的教師,有不少是縣教育科派去的,也有各村自己聘請的??空扇サ慕處煟瑢嶋H上是脫產干部。對這些教師,政府每天給幾分錢的補貼,每月給三十來斤糧食。村里自請的教師,有少數是私塾先生,報酬由村里付,發的糧食從公糧里出。教師領糧食和機關工作人員一樣,拿著糧證到糧食科提。

  教材是行署教材科編的抗日課本,課程設置不多,有算術和語文,有的設地理和歷史課,語文課的內容主要進行愛國教育,還教學生們如何對付敵人。

  日偽一般在春秋各有一次“掃蕩”。在敵人“掃蕩”時,學校采取“敵來我散、敵走我學”的辦法。由于敵人的搔擾,學生讀書很受影響。處于根據地邊沿地區的學校,在上課時派學生站崗,看到敵人來了,就拿出日偽編的教材應付,敵人一走就繼續學抗日課本。

  當時教育上的上下業務聯系較少,一年開一兩次會,布置教學及研究如何應付敵人。由于環境條件惡劣,一般學校的規模較小,當時比較有影響的幾處學校一是萬家村(現在的史口鎮萬家村)戰時高級小學,1943年成立,設在萬家村地主曲榮訓家倒出來的一個四合院里。正房稍微寬闊點,偏房很窄,每間有個小木欞子窗戶,雖然當教室不合適,但在當時的環境下,有個地方就很滿足了。學校的教師有的是從抗日干部中調抽的,有的是從敵占區跑出來的知識分子,學生少數當地的,多數是從根據地變成游擊區后跑來的烈屬、軍屬子女,還有部隊送來的父母慘遭日偽殺害的孤兒。學生的文化程度差別很大。教材是教師們自己編寫,有的是從報紙上抄下來的,內容多是抗日斗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斗爭形勢,敵后軍民反“掃蕩”反“蠶食”勝利的消息和戰斗英雄、模范人物事跡。音樂都是些抗日歌曲,學校除教學外經常圍繞抗日宣傳組織一些活動,在當時影響很大。1945年春根據形勢的需要遷到了喬莊。

  另一處是麻灣高級小學,也叫蒲臺縣立第三高級小學,簡稱麻灣三高,它是1921年開始創辦,1937年黃河在正覺寺決口,教室全部倒塌,學校停辦。1939年復學,但只招本村學生。1941年,學校采取募捐、向學生攤派、學生參加義務勞動等方式,擴建教室,向外村招收學生,聘請外地教師。當時抗日戰爭正是最困難的時期,日本侵略者在各地修建崗樓、碉堡,頻頻向農村“掃蕩”,麻灣一帶地處偏僻,似乎是“世外”之地,各地求學的青年不斷地投奔該校。廣北縣委、縣政府成立后,經常到校組織抗日活動,課堂上大講抗日救國道理,課間唱抗日救國歌曲,廣大師生深受啟發,后來學生志愿踏上抗日前線,走上革命道路。1945年抗戰勝利后政府在舊址上又辦起了麻灣完全小學。

  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是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教育服務于這一中心,并圍繞這一中心開展工作。學生學習的內容是抗日,所做的工作是抗日。小學的學生是兒童團員,他們站崗、放哨、送信,在抗日戰爭中起了很大作用。

  廣北的合作經濟

  1942年至1943年,日偽對廣北抗日根據地實行了數次大規模的“掃蕩”。同時對廣北縣實行經濟封鎖,沿著小清河岸從羊角溝到石村就安設了5個據點、卡子,除盤查過路行人外,嚴禁糧食、棉花、食用油、布匹及日用品流入廣北縣,企圖摧毀和窒息廣北這塊根據地。加上當時廣北地區糧食歉收,地方干部和老百姓開始吃黃蓿菜和草種子。部隊的糧食供應也嚴重不足,被服也成了問題,有的戰士冬天穿不上棉衣,夏天換不上單衣,此外,更是缺醫少藥,傷病員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在這種情況下,清河區黨委、行署和軍區專門做了研究,決定黨政軍民齊動員,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自力更生,度過難關,并且指示廣北縣委、縣政府發動群眾,搞好經濟工作,解決軍民的吃穿問題。廣北縣委進行了認真研究,認為完成任務的關鍵在于發動群眾,只要把群眾發動起來,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于是廣北縣委決定,由縣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主任宋立言牽頭,組織開展廣北縣的合作經濟。宋立言兼任合作經濟社的經理;王子平任副經理。1943年10月,廣北縣合作社召開了一次座談會,召集了30多人參加,開始拜師求教,尋找搞好經濟的突破口。經過座談,集思廣益,總結出了三條意見:一、提高生產技術,把手紡車換成紡紗機和織布機,把手梭改成拉梭;二、成立紡織合作社,做好產品收購和原料供應;三、建立推銷委員會。這次座談會不久,正式成立了廣北縣紡織生產合作社。為了便于經營,對外稱“廣興布店”,店址設在牛家莊,宋立言任經理,王子平任副經理,工作人員有智明德、解士修、劉志遠、隋景岫、孫錫鵬、李魯民等。經營方針是以發展紡織為中心,供給社員紡織原料,推銷產品。清河區黨委對“廣興布店”的成立非常重視,特意從糧庫借給一部分糧食,用以支付紡織人員的報酬。區黨委和行署機關集體入了股。還發動工作人員入了一些股。當時的“廣興布店”每個股一元錢(相當于10斤糧食的錢,錢是指北海幣),入股數額不限,完全自愿。如果沒有錢,交上一幅裹腿也可以頂一個股。掙了錢,按股分紅。“廣興布店”創辦初期,社員就發展到4700多人,股金達14萬元,向銀行貸款33萬元。布店從市場上購置棉絮條(當地稱“布績”)貸給社員,社員領回“布績”27—30兩,20天內交回一匹面寬8寸長24尺的布,可得工資糧30斤。布店還向社員供應農具、紡織工具及其他生產生活用品。這樣以來,不僅解決了部隊的穿衣問題,社員也通過自己的勞動,解決了自己的生活困難,親身體會到合作社確實是社員自己的組織,同時又帶動了更多的群眾參加合作社,;推動了合作事業的健康發展。

  廣北縣紡織生產合作社從1944年1月正式營業,到當年7月召開首屆社員代表大會,僅半年的時間就貸出棉絮條23402斤,收回土白布1萬多匹和大量的軍用裹腿等。組織了1369名婦女專業從事紡織(多是一人掛名,全家婦女干活),有些十多歲的女孩子也參加了紡線。這對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上的困難起了重要作用。據社員代表大會上公布的數字:半年內盈利22萬元,1元股金可分紅1.20元。會上還發放獎金1400元,獎勵紡織勞動模范22人。至年末,廣興布店股金發展到598萬元。

  第一次社員代表大會召開以后,合作社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在群眾中威信更加提高,經營的業務范圍從生產資料到日常生活用品,凡是根據地需要的物資,合作社就派人千方百計地籌集,保障供應。合作社成了軍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經濟組織。到1946年2月18日,廣興布店召開第二次社員代表大會時,合作事業又有了很大的發展。3月底,廣興布店在廣北六、七、八、九區分別成立了“廣裕”、“廣豐”、“廣信”、“廣源”4個分店。隨后,小清河以北的村社發展到135處,社員達30786人,股金5162萬元。事實上,合作社已經成為全縣經濟生活的樞紐,它不僅解決了根據地的經濟困難,對發動、組織群眾支援和參加抗戰,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4年4月,福順興魚業合作社(對外稱“福順興鹽店”)成立,屬廣北縣工會領導,縣工會主任王德卿任經理,許樹堂任副經理。工作人員有宋振慶、張蘭馥、萬龍川、張蘭桂、隋安民、張子良等。店址在今六戶鎮田莊,后遷到武王?!案m樑d鹽店”有股金6萬元,社員3000人,它的主要任務是用海水曬鹽,供軍民需要,也向游擊區和敵占區銷售,換取物資。除鹽業外,也兼營棉花、糧食、紡織和日用品。

  1944年10月,廣濟醫藥合作社成立,對外稱“廣濟堂藥店”,社址在牛家莊,經理黃金印,工作人員有陳介范、孫仲莆、程士忠、崔立雪等,醫生有吳XX、王子元、高有法、古培德等。當時,根據地內醫藥非常緊缺,藥材沒有來源,大部分藥店倒閉,個別私人藥店囤積居奇,抬高藥價,部隊、干部、群眾有病得不到及時治療。為此廣北縣政府建立了“廣濟醫藥合作社”,面向全縣服務?!八幍辍贬t生的醫術高,藥材價格低廉,對烈、軍、工屬和無錢治病的貧雇農免費治療。附近村莊的群眾普遍反映,廣濟堂藥店成立后,病人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1944年下半年,廣北縣的東武村還辦起了農村第一個合作社——“同興鐵木業合作社”,東武村農救會長武士選兼任合作社經理。

  1944年是廣北地區合作事業興起的一年,廣北縣發展合作經濟的方針是明確的,就是“宣傳抗日,發動群眾、支援抗日戰爭”。具體任務是組織群眾,發展生產,繁榮經濟,解決軍民的吃穿等日常生活用品供應的燃眉之急,粉碎敵人的封鎖,渡過難關。主要工作方法是依靠群眾、發動群眾、自力更生,組織和發展合作經濟,即通過縣、區、鄉、村各級農會、婦女、青年、民兵組織,層層發動,向群眾宣傳,揭露敵人的殘暴獸行,激發群眾的抗日覺悟,分析當地的有利條件,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號召群眾生產自救,特別強調組織起來,以實際行動發展生產,擁軍抗日。同時大力宣傳合作社的性質任務,講明合作社是群眾自己的組織,使群眾的認識、思想覺悟不斷提高,尤其是婦女、青年,如在組織紡織合作社時,有的女青年把自己的“私房錢”、準備出嫁用的棉絮、布匹獻出來作為資金;動員參軍中,她們帶頭送子、送郎、送兄弟參軍。涌現出了一批擁軍、生產雙優模范。實踐證明,廣北縣的合作經濟取得的成績是輝煌的,不但使根據地渡過了難關,而且使根據地的軍民更加團結一致,為取得抗戰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廣北大參軍

  1945年春節,廣北抗日根據地到處一片歡騰。廣大農民在黨的領導下,積極開展減租減息、反霸斗爭和軍民大生產運動,渡過了難關,迎來了第一個快樂年。為了保衛已經取得的勝利果實,擴大主力部隊,迎接抗日大反攻,渤海根據地(1944年清河區與冀魯邊區合并為渤海區)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大參軍運動。

  廣北縣分到的參軍名額是2800名。對這個數額,當時縣委、縣政府沒有當成很大的負擔,因為經過幾年的抗日斗爭,廣北人民的覺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和政府、軍隊真正成了血肉關系,老百姓親身經歷了日本侵略者的“掃蕩”“清剿”,親眼目睹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燒殺搶掠,同時在反“掃蕩”反“清剿”反“蠶食”斗爭中,群眾深刻認識到,只有武裝反抗兇惡的民族侵略者,才能保衛自己的家鄉,過上好日子,因此廣大群眾參軍的積極性很高。

  動員參軍前,縣委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開展了擁軍優屬活動,各群眾組織的熱情都很高,各村都搞了文藝宣傳活動。年三十那天,許多村的青抗先、婦救會的青年男女,踏著鼓點,扭著秧歌,慰問抗日軍屬,他們每到一戶軍屬門前,先送上光榮燈、光榮旗、光榮對聯,再送上縣政府的慰問信和準備的過節禮品,抗日家屬喜笑顏開,感到無尚光榮。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充分部署,一批動員參軍工作組分別駐進了各村,開始組織參軍報名。由于群眾覺悟的提高,參軍報名工作非常順利,夠條件的都報了名,一門兩英雄,三英雄,四英雄,五英雄的都有,想留都留不住,發生了許多報不上名鬧情緒的故事。今東營區油郭鄉西商村報名參軍一個連,組成“商家連”,辛店鎮周家村報名參軍的組成了“周家連”。

  歡送參軍的場面也非常熱烈,每個村集體會餐一次,熱烈歡送,口號是“主力軍是我們的命根子”??h委負責同志張力群、縣政府門金甲都親自為新兵戴光榮花,當時真是這邊參軍光榮,歡天喜地,那邊因沒有參上軍而痛哭流涕。在不長的時間內全縣報名參軍的人員達到3300名,超額完成了參軍任務。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無條件投降,根據當時的對敵斗爭形勢,廣北縣委縣政府撤消,合并為廣饒縣委縣政府。廣北縣委縣政府在抗戰最艱苦的幾年中,領導廣大的廣北人民,再苦不叫苦,再難不叫難,為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高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尻逼视频 | 免费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 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99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 国产1区2| 亚洲精品永久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三级 | 欧美大胆xxxx肉体摄影 | 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 欧美成人午夜 |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 | 亚州视频在线 | 欧美乱码精品一区 | 亚洲精品一区中文字幕 | 伊人999 | 艹逼| 欧美一级特黄特色大片免费 | a黄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一级毛片免费在线 | 黑人日比| 99久久电影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av | 国产男女爽爽爽爽爽免费视频 | 8x成人在线电影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播放 | 99国产精品自拍 | 国产高潮失禁喷水爽到抽搐视频 | 日本在线看片 | 欧美成人影院 | 久久av一区二区 | 欧美视频国产 | 国产精品av久久久久久网址 | 全免费午夜一级毛片真人 | 伊人一二三四区 | 成人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 欧产日产国产精品v | 中文字幕国| 新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