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秋,山東分局調我去膠東區工作,在黨中央和山東分局、山東軍區的領導下,我和許多同時在膠東工作同志一起,與膠東軍民同奮斗共命運,經歷了抗日戰爭年代的艱辛與困苦,嘗到了勝利帶來的歡欣與喜悅。今謹以此文,紀念我黨領導膠東抗日軍民取得的光輝勝利。
建立武裝
1937年7月,抗戰爆發以后,黨中央、毛主席指示山東黨組織要迅速動員組織人民,積極準備開展游擊戰爭,把堅持抗戰的責任,獨立自主地擔當起來。中共北方局發出了“每個優秀的共產黨員脫下長衫到游擊隊去”的號召。根據黨中央、北方局的指示和山東省委“十月會議”精神,膠東特委書記理琪等同志領導組織膠東人民分別在文登天福山、掖縣、蓬萊、黃縣等地發動武裝起義,建立了膠東抗日武裝——山東人民抗日救國第三軍(后改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一度收復了牟平、福山、掖縣、蓬萊、黃縣等縣城,進行了雷神廟戰斗(理琪同志在戰斗中光榮犧牲。后由王文同志任特委書記),打擊了日偽軍,鼓舞了人民群眾。起義武裝不久會師黃縣,開辟了平(度)招(遠)萊(陽)掖(縣)根據地,建立了抗日政權,開展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先后粉碎敵人1939年冬和1940年夏對我根據地兩次“掃蕩”。1940年秋,還配合華北我軍組織的“百團大戰”,攻克了敵人幾個據點、打了幾個勝仗。經過艱苦斗爭,我膠東抗日根據地日益擴大,五支隊得到發展壯大,建立了廣大的地方武裝,震動了膠東日偽軍,鼓舞了人民群眾的抗戰熱情,增強了膠東軍民的抗戰信心,為后來的抗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艱苦歲月
1940年9月,中共山東分局將我由一區黨委(含魯中、魯南、濱海)書記調任膠東區黨委書記兼軍政委員會書記。在此前后,我膠東區已開辟了北海、西海、東海地區根據地,并向南海地區發展。為擴大與鞏固大澤山根據地,區黨委決定,抽調大批干部組成工作團,深入平招萊掖邊區,加強群眾工作,收到顯著成效。1940年底,膠東區第五支隊改編為第五旅(轄十三、十四、十五團),軍區基干部隊編為第五支隊(轄十六、十七團)。
1941年初,國民黨頑固派悍然制造皖南事變,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在膠東,多次對我進行軍事進攻的趙保原、蔡晉康等頑固派,也配合敵人“掃蕩”搶占我牙山根據地,截斷我東、西兩區的聯系,并聯合向我東海地區大舉進攻,企圖消滅我該區部隊。根據山東分局、山東縱隊指示精神,遵循“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我被迫發起自衛還擊戰役。我五旅、五支隊和清河軍區第三旅獨立團等6個團的兵力,在反投降指揮部(許世友同志任指揮,我兼任政委,吳克華同志任副指揮)的指揮下,首先東、西對進,一舉收復牙山地區,消滅蔡晉康大部。接著揮師南下海陽,直逼投降派頭子趙保原據守的郭城、發城地區,展開了圍困戰。敵在我沉重打擊之下,最后退回其萊陽萬第老巢。這一戰役,共殲滅頑軍1.5萬余人,沉重打擊了膠東頑固派,打通了我東西兩區的聯系,進一步擴大了根據地和抗日武裝,扭轉了我與頑軍斗爭的局面。
膠東抗戰形勢的迅猛發展,我抗日力量的迅速壯大,給膠東日偽軍造成很大威脅。于是,敵人在1942年對我根據地接連進行了春、夏、冬季三次大“掃蕩”。參加“掃蕩”的日偽軍分別是1萬人,4000人和1.5萬人,企圖一舉摧毀我根據地,消滅我抗日武裝。我抗日軍民面臨極其嚴峻的考驗,經歷了空前艱難困苦的斗爭鍛煉。
1942年4月,數路日偽軍合擊我昆崳山根據地。當時區黨委機關和五支隊就在昆崳山區,區黨委機關帶五支隊一個營作警衛。五支隊先得到了敵人“掃蕩”的消息,很快就沖出去了。我們接到消息后,也立即組織向外轉移。就在我們剛出昆崳山口時,發現敵人從幾個方向圍了上來。同時,敵人的飛機臨空掃射。面對這危急情況,我當即命令五支隊那個營搶占有利地形,阻擊敵人,掩護區黨委機關分散突圍。該營在營長叢蓉滋帶領下,迅速沖了上去與敵展開白刃戰,給敵以有力打擊,勝利地完成了阻擊任務。戰斗中,我幾十位同志壯烈犧牲。
更加殘酷的是1942年的冬季“掃蕩”。這次“掃蕩”是由日軍華北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親自飛臨煙臺布置的、自11月下旬至12月底,敵偽軍1.5萬余人,在40天時間里,就先后組織了5次合圍。為粉碎敵人的“掃蕩”,我們采取了保存自己有生力量,保衛根據地,分區堅持斗爭的方針,并以煙(臺)青(島)公路為界,組成兩個指揮部(1942年下半年,根據上級指示,膠東區在原五支隊基礎上成立了膠東軍區,轄十六、十七團,許世友同志任司令員,我兼任政委,王彬同志任副司令員。原五旅建制不變,仍轄十三、十四、十五團,作戰歸軍區統一指揮):公路以西的十三、十四、十五團及西海、南海、北海軍分區歸五旅統一指揮,公路以東的十六、十七團和抗大分校,軍區直屬隊及東海軍分區歸軍區統一指揮。
11月21日,萊陽、棲霞、福山等地之敵傾巢出動,以牙山、馬石山為中心,進行首次大合圍。把我軍和群眾從四周往中間趕。敵人為壯大聲勢,在合圍圈周圍,白天打槍打炮,夜晚則每隔五六十步設點放火。我軍民摸不清敵人虛實,不敢貿然突圍,致使敵人包圍圈逐漸縮小。當時軍區機關帶一個營由海陽向東海轉移,途中后衛排與敵不期遭遇,打了一陣,很快就擺脫了敵人。我十六、十七團和抗大分校被敵人包圍,抗大分校很快突出敵人包圍圈。到11月23日夜,敵人包圍了馬石山。十六團及十七團大部突出敵人重圍,十六團政委張寰旭同志英勇犧牲,十七團一個連反復沖殺,殲日軍百余人,終因寡不敵眾,僅突出5人,其余壯烈犧牲。為了搶救被日軍圍困在馬石山上的大批群眾、地區干部、民兵和傷病員,當時負責在馬石山南麓實行戒嚴、維持治安的膠東區公安局警衛連三排,在王殿元、唐慈帶領下,一面神出鬼沒地襲擊敵人,一面掩護群眾乘隙突圍,先后有千余安全轉移,24日,這個排被敵人包圍在馬石山主峰,只剩下了18名干部、戰士。他們從清晨戰斗到中午,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投向敵人,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最后,王殿元等18名勇士全都壯烈犧牲。在這次突圍中,我許多干部、群眾和民兵,以石頭作武器與敵人頑強戰斗,表現了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敵人占用馬石山后,我500多抗日軍民慘遭殺害。
繼這次合圍之后,敵人對我根據地東部地區以及牙山、蠶山等地、分別進行了合圍“掃蕩”。到12月中旬,“掃蕩”中心轉向煙青公路以西,對五旅進行大規模“拉網”合圍。我主力主動跳到敵占區打擊敵人,以小部隊配合地方武裝、民兵堅持內線斗爭。我西海軍分區在萊陽西北明山一帶遭敵合圍,地委書記兼分區政務于寄語、參謀長于心一同志光榮犧牲。12月底,敵人這次大規模“掃蕩”便被我粉碎。
1942年膠東敵人蕩的幾次“掃蕩”,不僅用的兵力大、時間長,而且是一次緊接一次,“掃蕩”方法更加狡猾,更加殘忍。行軍時我們沿途了解到,合圍區內敵人無山不搜,無村不查,到處都有我們犧牲的同志和群眾。但我膠東軍民沒有被敵人的氣勢洶洶所嚇到,與敵人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經受住了這一血與火的考驗。我廣大民兵和武工隊,堅持敵后,運用入熟、地熟的有利條件,積極配合主力展開麻雀戰、地雷戰、襲擊戰,英勇打擊敵人。從而保存了力量,保衛了根據地,闖過了八年抗戰中這一最艱難的關頭。
發展壯大
1943年,國際反法西斯斗爭形勢開始好轉,德軍在蘇聯開始敗退,日軍在太平洋戰場轉向失利,兵力不足,開始從山東向外抽調兵員。這時,“蠶食”、“掃蕩”我根據地的偽軍比例增大,兵力分散,且士兵厭戰情緒與日俱增。抗戰形勢發生了有利于我的變化。在這種新形勢下,山東根據地根據中央《統一抗日根據地黨的領導及調整組織間關系的決定》,實現了黨的一元化領導。膠東區經山東分局公布重新成立區黨委,我仍任書記,區黨委統一領導根據地黨政軍民工作。并重新成立膠東軍區,仍由許世友同志和我分別擔任司令員和政委,吳克華同志任副司令員。軍區轄3個主力團(十三、十四、十六團,每團2500人以上),4個軍分區(東海、西海、南海、北海軍分區),其余主力地方化,放到各分區。這樣一來,盡管主力單位減少了,但力量卻得到了充實。1943年我根據地軍民積極開展反“蠶食”斗爭,加強政治攻勢,給日軍以新的打擊。根據地內部開展整風和大生產運動,發動群眾減租減息、改善雇工待遇,軍民覺悟大為提高,生活得到改善。根據地建設、黨的建設也大大加強了。
1944年,根據抗戰出現有利于我的新形勢,根據山東軍區的指示,為擴大膠東根據地4個地區的聯系,我們于8月中旬,向主力部隊、基干團和縣區地方武裝及民兵,發出動員令,對敵展開大規模的秋季攻勢。我以十三團全部,十四、十六團各一個營,軍區特務營及各分區獨立團為主攻部隊,以十四、十六團主力為預備隊,采取分區作戰的方針,各分區選擇敵人一二處重要據點,集中力量進行打擊,結合圍困、破襲、襲擊、伏擊和政治攻勢等手段,造成了巨大聲勢。在南海區,首先揭開了這次攻勢的序幕,分區獨立團強襲敵重要據點古峴(平度東),解放平度大片地區,南越膠河逼進膠濟鐵路。在西海區,為改變被敵封鎖的局面,在大澤山區展開攻勢,連克敵人數個據點,恢復了我西部戰略支撐點大澤山區。十三團一部、軍區特務營克服招、萊、棲邊區敵人一重要據點,擴大了西海分區的回旋余地。在東海區,十六團一個營和區獨立團,攻克煙青路東敵人重要據點——水道,獨立團二營及牟平獨立營伏擊增援之敵,80余名日軍、300多名偽軍大部被殲,大大震動了文登、榮成、牟平地區之敵。我又結合強大政治攻勢,迫文登偽軍棄城逃竄、榮成偽軍600余人全部反正。東海區內,除煙臺、威海、牟平等沿海地區外,大部被我收復。在北海區,以分區獨立團為主發起攻勢,連克龍口、黃縣、蓬萊外圍據點10余處,恢復了蓬黃山區根據地。最后攻勢向煙青公路,我十四、十六團和北海獨立團各一部及地方武裝,展開了大規模的破襲戰,拔除及迫使敵偽棄據點數十處,控制萊陽到福山段的煙青公路百多公里,打破了敵人依靠公路長期分割我根據地的局面。自8月中旬到9月下旬,在40多天的時間里,我殲敵偽5000余人,攻克、迫敵放棄據點130余處,解放人口140萬,收復國土5000余平方公里,我4個地區完全連成一片。
在這次攻勢之后,威海劉公島偽軍600余人,在我黨我軍抗戰愛國精神感召之下,于11月初發動起義,殲滅島上守敵,投奔我抗日根據地,改編為八路軍膠東軍區海軍支隊。
勝利反攻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并給日本關東軍以毀滅性打擊。毛澤東同志指出:“由于蘇聯這一行動,對日戰爭的時間將大大縮短。對日戰爭已處在最后階段,最后地戰勝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時間已到來了”。①朱德總司令連續發出反攻進軍的命令。山東分局和山東軍區為貫徹執行中央提出的大反攻任務,將各軍區主力與基干部隊編為山東野戰兵團,并將全省抗日部隊編為五路大軍,我膠東軍區部隊為第三路,許世友同志任指揮,我任政治委員。
大反攻形勢的到來,使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的膠東軍民倍受鼓舞,更加斗志昂揚,決心給敵以最后的一擊,奪取抗戰全面勝利。根據山東軍區指示,以我膠東部隊組成的第三路大軍,直逼青島外圍,膠濟路東段及沿海城市,展開攻勢。我軍所至,如秋風掃落葉,敵偽望風披靡。8月16日,我軍一舉收復重要軍港威海衛,18日收復牟平縣城和龍口市,19日收復福山縣城,21日收復招遠、萊陽、黃縣等縣城和華北第一大金礦——招遠縣玲瓏金礦,23日收復蓬萊,24日收復重要商港煙臺市,我東海、北海地區全部解放。26日我軍一度攻克即墨縣城,殲偽軍3000多人,突破敵嶗山防線,包圍了青島市。31日我軍收復掖縣縣城。9月我軍又發起平度戰役,收復平度縣城,殲滅偽軍6000余人。至此,膠東半島除青島、膠縣、高密、即墨外,全部被我收復。
自1937年“七七”事變到1945年9月抗戰勝利結束,我膠東黨組織和抗戰軍民,在黨中央和山東分局、山東軍區的正確領導下,英勇斗爭,浴血奮戰,實行廣泛的人民戰爭,取得了抗戰的光輝勝利。八年抗戰期間,通過整風、辦學(抗大膠東分校、黨校、公學、建國學校等)和實際斗爭的鍛煉,大批黨政軍民學等各方面的干部成長了起來,黨組織迅速發展壯大。通過實行廣泛的統一戰線和“三三制”政策,組織工、農、青、婦及各界救國會等群眾抗日團體,抗日政權建設得到加強,隨著軍事斗爭、生產運動和減租減息等工作的開展,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軍民覺悟空前提高,軍民關系更加密切,在與敵展開的無數次的軍事、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斗爭中,犧牲了許多優秀兒女,涌現出不少著名戰斗英雄和勞動模范;黨領導的財經和軍工生產得到很大發展,到1943年已能生產出炸藥、手榴彈、機槍、步兵炮,制藥工業達到了一定規模。北海銀行發行的北海幣,信譽高過敵人的票子,招遠生產的黃金經山東分局運到陜北黨中央。膠東區的文化藝術工作比較發達,先生組織了前線、國防、孩子劇團和京劇團等文藝團體,出版發行了《大眾報》等不少報刊,創作出一些頗有影響的作品,鍛煉培養出一批頗有名氣的作家和作者。這一切都為膠東抗戰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歷史已經充分說明,膠東區抗戰的勝利,應歸功于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歸功于上級首長的正確指揮,歸工于膠東全體抗日軍民的英勇犧牲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更應歸功于那些光榮犧牲的優秀同志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