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夏
1937年,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山東抗日根據地的軍民團結一心,奮起抵抗,積極投入了抗日救亡運動。在抗戰過程中,兒童團也發揮了很大作用。
兒童團是中國共產黨在各革命根據地倡導建立的少年兒童組織。山東抗日根據地在建立抗日群眾團體的時候,從縣到村,也普遍建立了兒童團組織。兒童團的團員多數為在校的小學生。他們一邊讀書學習,一邊參加各項抗日活動。而站崗放哨捉漢奸,就是一項重要的戰斗任務。
站崗放哨一般兩個人一組,分組輪流值勤。執勤者手持紅纓槍或木棍,警惕地在村邊路口守望。遇到過往行人,他們就進行盤查,要求出示單位或村里開的路條。如果行人拿不出路條,又找不到證明人,他們就不允許他通過。查出可疑的人,就把他送到村公所或區政府去,絕不容清。有一首《兒童團歌》,就真實地反映了兒童團員站崗放哨的情景:
“月兒彎彎,星光閃閃,我們都是兒童團員。站崗放哨,又當偵探,盤查行人捉漢奸。鬼子來到,我們就跑,找到八路去報告。領著八路,帶起槍刀,打退鬼子,把家鄉保。”
兒童團站崗放哨用的紅纓槍,是山東各地流傳的一種古代兵器,民間多用以習武練功。兒童團員拿上它站崗放哨,顯得特別威武。有一首《小小紅纓槍》這樣唱道:
“小小紅纓槍,矛尖光又亮。壯丁帶它去查路,兒童帶它去站崗。查路放哨要留心,捉住漢奸不要放。如若鬼子進村莊,紅纓槍請他嘗一嘗。別看小小紅纓槍,堅持抗戰打東洋。”
有時,兒童團員們還在村外的山頭上栽上“消息樹”,派專人守在樹下。發現敵人出動,便將“消息樹”拉歪。歪斜的角度越大,說明敵情越緊急;樹尖指向哪里,表明敵人從哪個方向殺來,當地群眾就跑向相反的方向躲避。
年紀大一點的兒童團員,還幫助政府送報紙、送信件、傳遞公文。其中的骨干分子,有時還為八路軍傳遞重要情報。
當時傳送的信件一般沒有信封,只是將寫好的信紙折疊成一長條,再將長條的大部折成一方形,留出的一段寫上收信人名字。緊急的信可在折疊處插上雞毛,叫“雞毛信”。情況越緊急,插的雞毛越多。如區政府要開會,即將寫好的通知送到區政府所在地的小學。小學老師收到后,將通知內容抄下來,再在通知上簽名,寫一個“知”字,然后一面派兒童團員通知本村有關人員,一面另派兩名兒童團員按事先約好的傳遞路線送到下一個村的小學,這樣依次不停留的傳遞,到最后一個小學,再將通知送回區政府,區政府便知道所有應來開會的人都收到了通知。
兒童團的另一重要任務就是宣傳抗日,宣傳形式有傳唱抗日歌曲、歌謠,演活報劇等。當時傳唱的歌曲和歌謠很多。如有一首叫《兒童團》的歌曲,向廣大少年兒童發出了抗日總動員:
我們是祖國的兒童團,伸起了臂膀和鬼子干。我們是鋼鐵的兒童團,不怕那困苦和艱難。發動了慰勞,盤查了漢奸,實行了兒童總動員。我們的狂呼就是剃刀,我們的歌聲就是炸彈。喚醒了城鎮和鄉村,喚醒了同胞千千萬。千千萬上前線,團結好一齊干。勝利的日子在眼前,勝利的日子在眼前!
童謠《小搟杖》則表達了人們抗日必勝的信心:
小搟杖,兩頭尖,打敗日本打漢奸。小搟杖,兩頭挺,打敗日本得飛艇。小搟杖,兩頭翹,打敗日本得大炮。”
還有一首《殺死東洋狼》的童謠,更似一把響亮的戰斗號角,鼓舞人們殺死萬惡的“東洋狼”:
狼來了!虎來了!什么狼?什么虎?東洋狼,東洋虎。快吹號,快擂鼓,趕走萬惡東洋虎。快磨刀,快擦槍,殺死萬惡東洋狼!
在有條件的地方,兒童團員們還組成“孩子劇團”,進行抗日宣傳。如當時活躍在膠東各地的“膠東青年救國會孩子劇團”,就是由投奔到軍隊中的兒童團員組成的。這支由十五六歲的孩子組成的文藝隊伍,在硝煙中誕生,在炮火下成長。他們在艱苦的反“掃蕩”環境中,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歌劇、話劇、舞蹈、曲藝等多種藝術形式進行演出;用崇高的思想和獨有的藝術魅力,鼓舞廣大軍民奮起抗日的斗志和勇氣。他們演唱的《軍民一條心》、《大刀進行曲》、《游擊隊歌》等革命歌曲,演出的《兒童團捉漢奸》、《反掃蕩》、《夜里》、《鐵流兩萬五千里》、《歸來》等抗戰劇目,都深受廣大群眾歡迎。(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