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變”前后定陶的形勢
“七七”事變以前,定陶一直是封建反動勢力的天下,對廣大人民實行獨裁統治。抗日戰爭爆發后,日本帝國主義向我華北地區大舉侵犯,由于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和軍政的腐敗無能,節節敗退。1937年秋,敵人剛入山東,軍閥韓復榘即帶兵南逃,地方政府官員亦大部逃跑。是時,我們定陶曾一度出現無政府狀態。不久,國民黨政府派沈鴻烈出任山東省主席,省府駐曹縣,派姚崇禮任定陶縣長,姚馬上聯絡了當地國民黨員與地方上的封建勢力;調整了縣、區政府機構;收容了部分在家的知識青年。自1937年冬至1938年春,國民黨縣長姚崇禮很快穩定了局面,控制了定陶全境。
1938年初,我黨為了很好地堅持魯西南的抗日戰爭和革命事業的發展,魯西南地方黨委(當時地方黨委的名稱我不清楚)派李鳴亭同志(東明縣開州李村人)到定陶活動。他于1938年春節后,利用他與我二叔國耕宸是同學的關系,先到我家,除敘舊之外,議論起了國家大事,談些抗日救民的道理,他指出抗日救國救民,依靠國民黨不行,只有依靠中國共產黨。談到深處,他說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組織,不愿做亡國奴的先進青年,只有參加這個組織,才能找到正確的抗日道路。他還說,他已參加了這個組織,剛從東明受訓回來,如愿參加“民先”,他可介紹。于是我二叔于1938年4月,由李鳴亭介紹參加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同年10月轉黨,成為定陶縣抗長時期的第一個中共黨員。
二、定陶黨組織的建立與發展
國耕宸同志參加革命以后,根據上級黨的指示,在定陶積極地、秘密地開展了工作。自1938年5月至年底,先后發展了我和丁來宸、游文齋、葛伯錫、晁重五、崔子乾、張堂、吳益齋、楊慶珍、楊同祜、李陶生等20余人參加了“民先”。1939年春,先后轉黨,建立了四個黨小組,這就是城北的邵堂、城西的丁樓、城南的葛莊、張董集等村為中心的四個小組,后發展到十來個小組。這時除了李鳴亭同志不斷到定陶檢查工作外,王健民同志、劉齊濱同志、徐宗輿也多次到定陶深入各個黨小組,了解情況,指導工作。
1939年夏,中共魯西南地委調我和丁來宸、游文齋同志,到魯西南地委支干訓練班學習。學習結束后(7、8月間),地委明確決定,由我和丁來宸、游文齋、國耕宸組成中共定陶特支委員會,我任書記,丁任組織委員,游任宣傳委員,國耕宸任統戰委員。隨之,定陶四區國莊(我的家),就成為定陶縣地下黨開會、食宿、通信聯絡地點。
中共定陶特支成立后,我們抓住日偽軍在菏澤、定陶立足未穩的機會(1939年6月下旬菏澤、定陶相繼被日軍侵占),和定陶姚崇禮剛被我八路軍打垮(我冀魯豫支隊于1939年古歷5月13日打的定陶頑軍),氣焰一度消沉的有利時機,積極開展工作:一、宣傳黨的主張;二、發展黨員,建立組織;三、擴大武裝;四、團結群眾。經過3、4個月的艱苦積極工作,至1939年11月底,不僅我黨影響在定陶大大地擴大了,團結了部分抗日群眾;而且全縣黨員發展到57人,建立了10個支部,分布到定陶全境。城西喬樓附近,南至堯王寺李莊建立一個支部,書記李陶生;城南以葛莊為中心,東至馬店,西至王店,建立2個支部,支書葛伯錫、聶仰杰;城東張董集附近,建立一個支部,支書晁岳翠;城東觀堂附近,建立一個支部,支書孫寶齋;城東北陳集附近,建立一個支部,支書丁來宸兼,后換李浙泉;城北保寧一帶建立一個支部,支書王光林;邵堂附近建立一個支部,支書張堂;邵樓附近建立一個支部,支書游文齋兼,后換孔耀坤;城北楊店附近建立一個支部,支書楊慶珍,后換許卓亭。在擴大武裝方面,特支直接掌握定長游擊隊(我任政治指導員,桑蘭波任隊長)、定陶四區抗日自衛隊(我三叔國景賢是負責人);并配合部隊發展十幾個抗日游擊隊,共2000余人,當年冬天先后編入了我軍主力。
三、日偽勾結進攻我根據地
1939年底,日偽勢力擴大。日軍于9月下旬對魯西南抗日根據地中心地區進行了大掃蕩。隨之反動會道門頭子安天國勾結日偽,在灣楊村發動紅槍會暴亂。同時國民黨反動派也掀起了反共高潮,派石軍團(石友三系軍團長)向我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大舉侵犯。為了打退石軍團的進攻,保衛邊區,我軍在魯西南活動主力部隊(冀魯豫支隊一、二、三大隊)和地方部隊均北上集結到濮陽一帶,對石軍團作戰。一時魯西南抗日根據地面積出現了日益縮小的局面。
定陶環境隨魯西南抗日根據地整個形勢的變化,也日益惡化起來。古歷十一月十一日拂曉前,菏澤日偽軍包圍了我的家,經過三、四個小時的戰斗,我們四區抗日自衛隊負責人國景賢,終因寡不敵眾英勇犧牲,一些槍支、彈藥、財務被搶走。幸而我和丁來宸、游文齋同志夜間已走開,未遭毒手,黨內文件沒有損失。與此同時,國民黨反動勢力,亦有所抬頭,注意了我們的活動。因之,定陶特支開會、食宿、通訊聯絡地點在四區國莊不能存在了。經研究,我們決定將定陶特支駐地轉移到保寧集附近的邵樓村。該村離公路較遠,在定陶、菏澤之間,敵人統治力量薄弱,我們的工作基礎較好。為了便于掩護,我籌資一百元,開了個手工卷煙廠,由游文齋、邵超群、孔耀坤等同志負責,來往同志以買賣紙煙為名進行聯系。
四、定陶東北根據地的開辟
1940年春,特支研究決定,利用國耕宸同志協助部隊解決馬樓事件的關系,到定陶東北邊境孟海一帶開辟工作,計劃在那里建立一個小塊根據地。公開身份就是利用單肖巖的“菏定巨三縣辦事處”的名義。單肖巖系國民黨無黨派民主人士,高級知識分子,有民族氣節,抗日堅決;他利用其舊關系,在頑山東二專署孫秉賢處,討了個三縣辦事處主任的職銜,他是國耕宸同志聯系的統戰對象,很相信我們。當時到辦事處去的同志有我和丁來宸、國耕宸、何舟、許卓亭、華鎮五、王守身、岳保魁、李常秀等同志。我們開展工作不久,剛剛在上層召開了一個會,動員民間武裝成立聯防組織,人槍尚未集合起來;在下層于馬樓、牛屯、三合寨、苗姑店等村,只交了些朋友,培養了幾個黨員發展對象。突然反動派孫良誠、孫秉賢兩軍進駐到孟海一帶,惡魔活動的村莊全駐上了頑軍。隨之魯西南國民黨、三青團領導骨干亦接踵而至。于是,我們建立這個革命根據地的計劃未能實現,我們的同志先后離開了那里。
五、定陶特支的隸屬變化
1940年6月,中共魯西南地委決定建立菏澤縣委,地委調我到菏澤任宣傳部長,定陶算是菏澤縣委管轄下的一個分區委,由我繼續分管。并決定分區委書記由游文齋同志擔任,國耕宸同志和單肖巖在一起,搞情報統戰工作。定陶分區委為了便于活動,在是年下半年,把卷煙廠遷到保寧集,改為廣貨鋪,作為定陶分委的工作地址。1940年由于環境惡化,我縣黨員發展不多,我記得全年僅發展新黨員10余人。
1941年至1942年初,定陶黨組織主要是鞏固提高現有有組織的戰斗力,積極從事政權建設和武裝建設,在各方面對敵展開了尖銳的政治斗爭。1942年春,建立了中共定陶縣委員會,楊用信同志任書記,我把定陶黨的關系交給了他,從此我就離開了定陶。
上述定陶這段革命歷史,我僅僅寫了黨的組織建設部分,因既無筆錄可查,又無其他資料參考,只是我個人記憶的概況,難免有不全面的地方,有待其他同志補充吧。
(作者:國啟民,作者離休干部曾任中共菏澤地委辦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