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歷史性的偉大貢獻。
山東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日軍進攻山東期間,中國共產黨堅持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配合友軍、共御外侮;在國民黨主力部隊撤出山東、地方武裝大部偽化、山東全境淪陷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獨立撐起山東抗戰大局,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形成了魯中、魯南、渤海、膠東、濱海五大根據地,加上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山東的40個縣,人口達3500萬,占全國解放區人口的三分之一;人民軍隊發展到33萬人占全國人民軍隊總數的四分之一;黨員發展到30多萬,約占全國黨員總數的四分之一。
到抗戰勝利,一個新民主主義的新山東已在齊魯大地上蓬勃興起。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即日起,大眾網“紅色講堂”欄目將邀請國內抗戰史研究專家,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以及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有關歷史背景、戰略意義等進行系列解讀。
紅色講堂(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重大意義
抗日戰爭是自鴉片戰爭一百多年以來,中國人民反抗資本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這一偉大勝利使在以往歷次反侵略戰爭中屢遭挫敗、多次蒙受恥辱的中國人民倍受鼓舞,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努力自強的精神。
中國人民堅持抗戰八年,不屈不撓,以弱勝強,為世界反法西斯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因而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中國在此期間成為與美、蘇、英并列的四大國之一。廢除了以往訂立的不平等條約,除香港、澳門、旅順外,租界地都被收回,被日本占領、統治達半世紀之久的臺灣也回到祖國懷抱。
中國共產黨和黨所領導的軍隊得到了鍛煉和發展,黨在全國乃至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大大提高,我黨我軍的力量大大增強,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在抗戰期間達到成熟,這是徹底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堅實基礎和根本保證。
抗日戰爭的偉大實踐給后人留下豐富而寶貴的精神財富。如得到空前發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愛黨愛軍、無私奉獻的精神,壓倒一切敵人,不怕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以及當時密切黨群關系、干群關系、軍民關系、廉政勤政的許多經驗,對于我們今天黨的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改革開放,仍然有著現實的借鑒意義。